荒山变身“植物园” 47岁返乡汉子带领村民致富

29.10.2015  17:18

        中新四川网10月29日电 (吴平华肖建国李远雄)29日下午,47岁的邓培元和往常一样与当地的村民一起开始了他的开垦荒山、流转和栽种树苗的工作。

        “小邓老板租用了我们的土地后,我们很多村民都为他打工,活儿轻松,还很挣钱,每月几乎有3000多元……”乐至县蟠龙镇晏家沟村的杨大爷满脸堆笑。

        罗大爷所说的小邓老板,其实就是当地人人皆知的返乡创业男子邓培元。早在1989,年仅22岁的邓培元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身南下,先后辗转深圳、广州、云南、西藏,当过工人、做过餐饮、办过学堂、开过加气站、办过公司……,凭借着一股子闯劲和不服输的精神走出了人生的辉煌。

        两年前,45岁的他带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返乡创业的梦想,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蟠龙镇,开垦荒山、流转土地,和乡亲们一道用树苗装扮荒山……

        29日,记者慕名来到乐至县蟠龙镇晏家沟村,见到了这位正在地里和工人们一起打理树苗的返乡创业汉子——邓培元。

        邓培元,土生土长的蟠龙人。在温江开餐馆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一朋友介绍说发展林木的前景可观,但温江这边的土地流转费高昂,希望能找一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林木种植。当时的邓培元只笑不语,但心里却暗自谋生了回乡发展的念头。

        2013年春节前夕,怀揣着返乡创业的梦想,邓培元回到家乡考察。“家乡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务工,剩下的尽是一些老弱妇孺,撂荒的土地比比皆是,看着都可惜!

        “经过多方的考量之后,我与温江的朋友协商达成合作共识,他们负责种苗、技术和今后的销路,我在这边负责土地的流转和日常的管理。”返乡之后的邓培元积极和镇政府、村委协商并得到大力的支持,计划流转土地用于发展苗木。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老百姓的思想保守,普遍认为种庄稼划算,根本就不愿流转土地。”面对着重重阻力,邓培元并没有放弃。他认真思索着土地流转的方式:一方面承包土地,给老百姓的流转费;另一方面,每亩土地又按一定的比例,让老百姓入股参与今后的分红。

        敲定主意之后,他深入老百姓的家里,挨家挨户地做工作。经过多方的努力,先期流转的500亩土地终于有了着落,这让邓培元的返乡创业之路日渐踏实。

        土地协商下来之后,邓培元便招呼着乡亲们一道,开垦荒山,平整土地。一时间,荒芜的山头重燃起了昔日的生机。

        在邓培元的带领下,以前荒芜的山头现已栽种上了红椿、红叶石兰、摇钱树等经济苗木。周边流转土地的老百姓,大都也在邓培元的林地里务工,帮忙管理苗木。

        “邓老板舍得干哦!”谈及对邓培元的印象,65岁的杨成贵心里是相当的佩服,“放弃在外好好地生意不做,每天都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地在山上打理树苗,这样舍得干的人,农村里不多啊!

        周边流转土地的老百姓,除了坐收土地流转费外,还可以在林地务工,每天都能看得见现钱,大家更是干劲十足。在山上的林地里,笔者看到,500亩的各种苗木涨势喜人,10余名工人在林间除草、修枝,一片忙碌的景象。

        “苗木种植的前期投入很大,基本上要5年之后才能见得到效益。”为此,邓培元还在山下修建了一座养鸡场,并且承包了附近的鱼塘。靠着养鸡场和鱼塘的收入,来支付老百姓每天的务工费,缓减了他的经济压力。

        到目前,邓培元500亩林地的前期投入已达120余万元。对未来的收益,邓培元也跟笔者细算了一笔,“苗木市场的前景很好,而且我们的苗木也不愁销路。5年之后,除去种苗、化肥、人工等开支,每亩的收益大概在10000元左右。发展苗木产业,我很有信心!

        下一步,邓培元还将继续扩大苗木种植规模。让老百姓带着土地入股的形式,将种植规模发展到1000亩,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致富增收。“青山更要绿树作点缀,才能越扮越靓!”看着漫山遍野正茁壮成长的树苗,邓培元的脸上充满了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