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5.4376万亿元

04.07.2014  07:19

经济日报北京7月4日讯 (记者 张忱) 国家外汇管理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54376亿元人民币(等值8838.67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

其中,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1876亿元人民币(等值于1930.49亿美元),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42500亿元人民币(等值6908.18亿美元),企业间贸易信贷和银行贸易融资二者合计占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的68.06%,与去年末的78%水平相比,下降近10个百分点。

国际上一般认为,短期外债占外债余额比例不超过25%较为安全,相比之下,我国这一比例较高。对此,外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部分外债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背景,与一般外债有较大不同,且与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较小,短期外债风险基本可控。

美元债务仍然占据我国外债中的“大头”。从币种结构看,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1.32%,日元债务和欧元债务分别占4.46%和5.26%。

外汇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副司长郭松此前表示,随着我国GDP规模、外汇储备规模以及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总体债务风险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

数据显示,2014年一季度,我国新借入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904亿元人民币(等值146.87亿美元),偿还中长期外债本金(签约期限)365亿元人民币(等值59.34亿美元),支付利息37亿元人民币(等值5.98亿美元);中长期外债(签约期限)项下净流入资金502亿元人民币(等值81.5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