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提供免费"待用面条"遇冷 300份面条至今无人享用

29.12.2014  08:53

 
店里显示着待用面条存量

 
市民的捐赠记录

原标题: 无人来吃 300份面条还在等待

待用”的概念源于国外,如“待用咖啡”就是在咖啡馆消费的人提前多买一两杯咖啡“寄存”在店里,供经济困难或需要帮忙的人免费享用。现在,宜宾也有了这样一家提供类似服务的面馆。

今年9月,宜宾一家面馆开始提供“待用面条”,3个月以来已有六七十名市民购买了数百份“待用面条”,其中一位市民一次性买了168碗。“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一名主动享用面条的客人。”店长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社会建立起更多的信任,让爱心的桥梁越来越长。

相信真善美 面馆老板提供待用面条

给您可能从来未见过面的人买一碗面条,这个想法您觉得怎么样?”今年9月16日,位于宜宾市南岸第一人民医院对面的一家面馆开业,在开业的同时,这家面馆提供了一项服务:待用面条。

提供“待用面条”服务的面馆店长杜军今年44岁,他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书时,他在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待用咖啡”的文章,就希望能购买一份待用咖啡供别人享用。

待用咖啡”能很好地让需要帮助的人有尊严地、体面地得到免费享用,是个很好的传递爱心的方式。杜军便萌发了提供“待用面条”的想法,并最终实施。“经济快速发展以后,很多人将金钱放在了第一位,但是我认为社会上的‘真善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爱心永远是最重要的。现在自己也有了开面馆的机会,就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传递社会上的爱心和信任。

传递爱心 有市民一次性购买168碗

记者看到,该面馆外面有一张醒目的“待用面条”标语,店内每张桌子上也有一块小牌子,为顾客解释何为待用面条。那么,享用待用面条的顾客数量如何?杜军告诉记者,3个月以来,购买待用面条的顾客很多,已有六七十名市民购买了数百份“待用面条”。

记者在杜军的笔记本上看到,市民购买与捐献的每份记录,姓名、日期、金额、统计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每隔两三天就有市民来捐赠,甚至有市民一次性购买了168碗,共计1512元。

那么,购买待用面条时顾客心里是否有顾虑?能否被有需要的人享用?家住面包附近的马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常在面馆吃面,对老板很信任,因此也没有什么顾虑。“人与人之间交往,信任才是最重要的。

不少市民都经常购买待用面条,比如这位周先生夫妇。”杜军指着笔记本上的名字告诉记者。“还有附近一名经常吃面的年轻人。”服务员边擦拭桌面边说。“印象深的是一个只有7岁名叫蔡雨昆的小女孩,她妈妈向她解释什么是‘待用面条’,然后小女孩也在妈妈的指引下购买了一份待用面条。

暂遇尴尬 至今无人主动享用待用面条

与积极捐赠待用面条的众多市民相比,杜军介绍,“但是至今没有任何一名主动享用面条的客人。

记者从之前媒体的相关报道了解到,自去年起全国多地开始兴起“待用快餐”的概念后,不少爱心餐厅都遇到了类似的尴尬,捐餐者远多于领餐者,或者无人捐、无人领。

多出来的面条我们就通过‘券’的形式,提供给有需要的人。”据杜军介绍,每当待用面条到了一定存量,他们就主动提供给附近的桂花社区、金沙江小学、宜宾一医院等需要帮助的人。

桂花社区的相关负责人陈主任告诉记者,面馆提供给社区的待用面条,社区都送到了低保户、残疾人或者困难党员的手上。“社区里仅残疾人就有70多名,困难户加起来总共140多名,就在最近,我们刚送出了90张券到他们手上。

采访结束后,杜军叫住记者,他说,“希望你们报道的时候,多多解释什么是‘待用面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社会建立起更多的信任,让爱心的桥梁越来越长。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梁毅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