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足500只的青头潜鸭“考察”3年 决定落户成都
2月26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荷花池,摄友们长枪短炮“捕捉”翠鸟。
青头潜鸭。
飞翔中的绿头鸭。
黑喉歌鸲。巫嘉伟摄
从每年的立冬到第二年春分,约有445种冬候鸟,从中国西北、东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甚至北冰洋,不远万里来到四川成都平原,有的短暂歇脚,有的停留长达5个月。
城市的喧嚣没有打扰到它们的生活——在这里,鸟与城和谐共存。
3月13日,春日的暖阳再一次光临成都上空,青龙湖的候鸟们也已开始陆续北飞,这也正是这座城市春季观鸟的最好时机。在湖畔的树林里,数十名观鸟爱好者端着相机,将镜头聚焦到一只正在水中梳理羽毛的绿头鸭身上。
这是成都民间记录野生鸟类的第十个年头,从2005年开始,在官方专项组织的研究之外,这座城市的普通市民和野生鸟类有了更多的交集。随着这份民间记录日渐沉淀累积,成都观测的野生鸟类增加到了445种,成都平原的观鸟地图已经出到了第二版,四川省首版观鸟地图也即将发布。
全球仅500只的青头潜鸭在反复“考察”多次后,终于在成都落户,孤独的大红鹳冲过西伯利亚的寒流,终于在成都附近的广汉找到了歇脚的地方;四川大学的校园内拍下了全球首张黑喉歌鸲的照片……十年的记录背后,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很多成都人是在突然之间才发现,原来这些美丽的身影已经悄然来到了他们的身边。
观鸟日记
2005年,在广汉市鸭子河,首次记录到黄嘴潜鸟2007年,在成都府南河与沙河交汇处,首次记录到鹮嘴鹬2008年,在新会展中心附近的人工湖,首次记录到青头潜鸭2009年,在三圣乡荷塘月色,首次记录到彩鹮鸟2011年,在广汉市鸭子河,首次记录到红胸黑雁2011年,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首次记录到黑喉歌鸲2012年,在广汉市鸭子河,首次记录到大红鹳2013年,在广汉市鸭子河,首次记录到短尾贼鸥2014年,在四川大学,首次记录到白腹姬鹟
美丽来客
青头潜鸭
全球不足500只
3年来成都越冬
2013年1月28日,在成都十陵青龙湖面,一群白眼潜鸭和凤头潜鸭正悠闲地晒着太阳,被沈尤用镜头拍了下来,“回家整理照片才发现有只鸭子很特别,”成都观鸟会理事长沈尤回忆,它头部呈黑褐色,腹部和尾部是白色。沈尤反复对比资料,才发现小家伙竟然是青头潜鸭。“兴奋惨了!青头潜鸭非常罕见,比大熊猫还稀少。”沈尤提高了嗓门,激动地说。
青头潜鸭被列为极危物种,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全球仅剩500只左右。第一次在成都地区出现是2008年在新会展外的人工湖内。但自此5年后,它就“销声匿迹”了。而更让沈尤惊喜的是,从2013年开始,几乎每年候鸟迁徙季,都能在成都平原发现青头潜鸭的踪影,“这说明青头潜鸭已成为较为稳定的、在成都平原越冬的极小群。”沈尤说。
大红鹳
落单成都
刷新四川鸟类纪录
2012年11月4日下午,在一群白色苍鹭中站着一只与众不同的鸟。灰色的嘴,形似靴,颈甚长,浅褐色的翅膀边缘带着一点红色。高约一米,一双细长的腿优雅地站在浅滩上,头微微上昂。
“大红鹳?”成都观鸟协会副理事长巫嘉伟觉得不可能,因为大红鹳(又名“大红烈鸟”)在中国并无分布,在国内非常罕见。巫嘉伟赶紧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最终确定这就是一只大红鹳!这一发现也刷新了四川的鸟类纪录,大红鹳也是首次现身在成都平原。
“大红鹳喜欢结群生活,而这只大红鹳之所以形单影只,可能是与大部队走散了,”沈尤推测,这只大红鹳是野生的,可能是在从哈萨克斯坦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迁徙的路上,经过新疆,遇到寒流,无法降落而被带到了此地。
黑喉歌鸲
在四川大学
拍到全球首张影像
对黑喉歌鸲来说,若不是它飞上枝头的模样被观鸟爱好者拍下来,恐怕世上再无记录它的影像资料了。
2011年5月2日,一只黑白体色的小鸟站在川大校内的树梢上,吸引了不少观鸟者,“这是啥子鸟?”观鸟爱好者何屹回忆,小鸟腹部呈黄白色,头顶、背、两翼及腰都是青石蓝色。在查阅资料后,所有人大吃一惊,小家伙竟是黑喉歌鸲。“黑喉歌鸲属于雀形目鹟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部至印度部分地区,极为罕见。”何屹说,过去20多年间仅一两次野外目击记录,“那次是我国第一次发现它的野外活体,也是全球首次拍到它的影像资料。”
沈尤说,那只鸟应该是在迁徙路上来歇脚,呆了一天就匆匆离开。“两年后在川大华西校区,又观测到一只黑喉歌鸲,这说明它们在迁徙时会经过四川。”
知道一下
川内迁徙通道 数十万只鸟飞过
“一般来说,候鸟迁徙路线亘古不变,春季由南向北,秋季由北向南,”沈尤说,四川范围内有东部、中部、西部三条迁徙路线,均呈南北走向。东部主要是从陕西省南迁入境的候鸟,经川东沿着嘉陵江河谷,进入重庆、贵州境内;中部主要沿龙泉山脉,经成都平原,进入贵州、云南境内;西部主要从阿坝州,经雅安、凉山、攀枝花等地,沿横断山脉迁徙。
在三条迁徙通道中,沿龙泉山脉,经成都平原的迁徙走廊是最大的一条,东西宽度达到70公里以上。每年9月至次年3月都是候鸟迁徙的季节,来自西伯利亚、东北亚和东北的候鸟越过秦岭、大巴山,经过该通道,继续南飞。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经这条走廊迁徙的鸟儿数量多达数十万只。
好客蓉城
市内新增22个观鸟好去处
从 2005 年至 2015 年间,成都地区有记录的野生鸟类从385种增加到445种,新增发现记录的鸟类60种,占全省鸟类资源的61.29%,全国鸟类资源的30.9%。去年新增加鸟类白腹姬鹟。观测中,全球仅存500只不到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全球都极为罕见的黑喉歌鸲等都曾在成都平原现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鸟儿都爱到成都“耍”了呢?沈尤分析,鸟类记录增加可能有三大原因:一、城市重视生态建设,为候鸟迁徙提供了栖息地;二、观鸟爱好者增加,观鸟范围扩大、时间增加,观察到新鸟的机会也在增加;第三、鸟类扩散或受极端天气影响,比如广汉鸭子河出现过的红胸黑雁和大红鹳。
在成都平原的445种鸟类记录中,常见鸟类的数量和分布范围都有一定增长和扩大,其中麻雀、白鹡鸰(俗称点水雀)、白头鹎(俗称白头翁)等10种均为常见城市林鸟。
在去年4月发布的《成都市区观鸟地图》(第二版)中,记载了包括家麻雀、白头鹎在内的123种鸟类,推荐观鸟地点30个。相比2007年的第一版,增加了23种常见鸟类,观鸟范围也从三环路扩大至绕城,增加了22个观鸟点。
近几年,百花潭公园、望江公园、四川大学、青龙湖等市区内的很多公园、校园都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的场所,也成为了市民观鸟赏鸟的好去处,说不定还能意外观测到罕见鸟类哦!华西都市报记者肖茹丹实习记者宁芝摄影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