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会畅谈实在话题 齐探讨助力思想统一——西南交通大学召开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务虚会议

01.09.2014  00:22

8月30-31日,围绕生命、医学学科振兴及医学院建设,数字化战略与智慧校园,学院和机关改革,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术生涯规划,金穗计划、青苗计划等既定话题,西南交大全体校领导与学院、相关职能部门、峨眉校区的负责人们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务虚会上畅谈思考研究心得、汇报相关工作进展、坦承心中顾虑、直言建议意见,务虚会开出了务实气质,更展现了大家让学校发展得更好的浓浓爱校之心。

本次务虚会议在九里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举行,校长徐飞主持会议。

 

8月30日上午,围绕“对生命、医学学科振兴以及医学院建设的思路、具体举措、行动计划”议题,副校长范平志做主发言,常务副校长蒋葛夫、副校长张文桂、校长助理晏启鹏、副校长冯晓云依次做了重点发言。

我校正处在单科、多科性大学迈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阶段,振兴生命科学是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布局的重要决择。范平志在主发言中提出了生命医学学科发展构想,即以建设医学院为核心,依托临床附属医院建设临床医学部,依托生命科学学科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基础医学部。谈及生命板块发展基本思路,他提出以构建型和基准型战略为重点发展生命医学学科。就学校建设生命医学学科的建议举措,他在管理模式、博士点和硕士点的建立、学科方向凝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合作共建与交流、资金筹措与投入等内容上都展现了详细的思考成果。他谈到,希望生命科学板块能在“十二五”期间搭建好体系,在“十三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而到2020年实现高水平发展,成为国内生命医学学科强校。

在重点发言中,结合川内部分高校申报医学院临床医学学位点的做法与经验,蒋葛夫针对我校如何申报医学院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点等,提出了两个方案。从我校生命学科的科研现状出发,张文桂建议,学校应加强生命学科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加强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和成都陆军总医院的合作,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晏启鹏也就建设医学院提出要有思想、方向、机构、队伍、联盟、政策六个保障,特别就思想保障而言,他指出,学校要永葆战略定力,部门要有战略支撑力,相关院系要有战略动力,其他院系要给战略助力。联系到研究生培养工作,冯晓云提出,生命、医学学科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包括应选定研究生合作培养学科领域,遴选研究生合作培养导师团队,统筹调整研究生招生计划,共同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

在交流发言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旻昊、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先礼结合本学院工作,从管理机制、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谈了相关思考。部分其他学院负责人也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就生命学科板块的发展,徐飞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的态势,以及大学自身的发展来看,发展生命、医学学科是大势所趋,经过审慎的研究与思考,学校党委、行政班子已经做出了大力发展生命学科的决定,目前学校应该讨论的是如何把生命、医学学科发展好的议题。就此,他提出了“六个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联盟建设、制度建设。他强调,现在发展生命学科就是要为未来长远发展赢得机会,是为当下负责、为历史负责,大家应把思想统一起来,带领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呵护、支援生命、医学学科,更要寻找与生命学科的对接点、寻找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组织建设方面,他提出要尽快建立干部队伍;队伍建设方面,他从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方面给出建议;学科建设方面,他认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要大力凝练学科方向;联盟建设方面,他提出要眼睛向外,借力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国际资本,组建“开放、合作、共享、多赢”的平台;制度建设方面,他提议将医学院作为改革试点学院,在这张“白纸”上通过建立与实施全新的制度,实现生命学科的大发展,让生命学科对学校而言不是包袱,而是增量。

8月30日下午,会议议题转入“数字化战略与智慧校园:理念、任务及举措”,这一议题对应的是继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之后即将推进的数字化战略。校长助理晏启鹏做主发言;副书记朱健梅,副校长范平志、蒲云、张文桂、冯晓云做重点发言。

晏启鹏在主报告中建议,面对数字化浪潮的挑战与机遇,学校应打响大数据研究战役、智慧交大建设战役、天之“”子育人战役,搭建数字化校园平台、大数据研究平台,助力交大超常速前行。在大数据研究方面,通过“采油工程”、“淘宝工程”、“光彩工程”、“品牌工程”的着力推进,开展交通行业及相关大数据的研究。在智慧交大建设方面,通过“交大云”工程、办学资源优化利用工程、知识资源服务工程、一卡通工程、金盾工程等,将教学、科研、管理等全部校园资源信息都进行有效整合,融入大数据分析,建设超级智慧校园——智慧交大。在天之“”子育人计划中,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智慧交大建设为保障,以大数据分析为手段,从学生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考虑,注意招收专业适合学子自身天性、培养与个性特点相符、就业最能愉悦成才,培养出能令交大骄傲的学子。

重点发言中,范平志汇报了目前学校建设大数据中心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具体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范平志强调,大数据中心应是学校核心部门,建议学校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中心职能;各单位应“摸家底、做预测”,做好数据科学分类和数据挖掘。从学生工作角度出发,朱健梅提出了基于智慧校园的学生综合管理的构想,力求做到平台统一,所有数据互通、共享、公用;做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全覆盖;做到为学生提供各类信息的快速、便捷、适时的查询服务。蒲云从峨眉校区的数字化战略与智慧校园建设出发,谈了峨眉校区的建设思路、目标、内容、任务及举措。从科研工作入手,张文桂建议广泛聚集大数据资源,开发典型大数据服务平台,申建大数据科研基地,构建大数据综合服务体系、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大数据战略资源的安全体系。冯晓云谈到,大数据将革新现有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成为教学改革的推动力,为学生成长与规划提供建议,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资源宝库,因此,学校应大力构建教学信息智慧服务平台。

8月30日下午的“学院和机关改革”议题中,常务副校长蒋葛夫做主报告,副书记王顺洪、何云庵,副校长陈志坚、彭新实,总会计师张兵等做重点发言。

我认为学校综合改革最重要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投入体制,二是治理体制。”蒋葛夫建议,学校综合改革应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在面上推进学院综合改革;推动机关大部制改革;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建设质量保障体系;薪酬分配改革;峨眉校区改革。特别在学院综合改革方面,他提出应在有条件的学院面上推开,尤其要让参与综合改革的学院在增加自身造血功能上多下功夫,在投入体制改革和治理模式改革两个关键点上形成独具学院特点的“小气候”,再影响学校层面的大气候,最后实现“学院办学校”的发展格局。

在重点发言中,王顺洪就峨眉校区的改革提了具体方案,并强调峨眉校区是一块宝地,用好、发展好峨眉校区才是战略之策。对机关机构改革,他提出了要尽快完成,敦促落实,同时开展回头看。彭新实汇报了目前开展的学院与机关改革工作。他谈到,本学期机关改革将继续深入推进机构职能调整工作;加强机关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岗位多元化用人模式;开展项目制管理岗位设置与聘用试点。就学院综合改革相关工作,他提出将实行“学院发展目标任务管理”。陈志坚汇报了资产管理处改革试点相关工作,据介绍,通过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公房管理、组织效能提升、智慧型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等,学校最终将实现全过程覆盖、全生命周期覆盖的资产管理体系,实现公有房产全成本核算、有偿使用和绩效评价。张兵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出发,提出只有不断改革,才能满足需要。他提出了渐进式和激进(休克)式两种改革路径,并详细展示了合肥工大行政管理大部制改革的案例。何云庵结合离退工作做了发言,他指出,离退休人员管理的现行体制与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变化,这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他建议学校认真调研,找到一条具有交大特色的离退休人员养老与社区管理较好结合的办法。

在交流发言中,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信息量大,让人很受启发,也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了学校的发展方向与战略意图,他们还就各项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意见。

校党委书记顾利亚在总结发言中谈到,学校的战略布局已经展现出来了,可是发展路径是什么,具体该怎么做,是大家需要深入思考的。她强调,特色发展的路线不能丢。就生命学科板块的发展,她提出,这对交大而言是全新的领域,要做就一定要做强,不需面面俱到,要做点的突破,找增量、找外援,不断寻找学科增长点。通过大家的努力,实现工科、理科、文科和生命学科的齐头并进,一步一步将交大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她也表示,希望在顶层设计上更为审慎,保证交大的发展不要多难、多变。就数字化战略,她指出,高校要走在科技前沿,包括先进技术的应用,因此,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一定要做。她表示,希望个单位积极配合校内数据的整合工作,将数据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来,让师生员工、校友等能愉快、便捷地使用数据,体现智慧校园的魅力。她谈到,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一定要在技术上有超前性,要面对需求来做。就学院及机关改革,顾利亚指出,一切改革必须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的主线来做,改革要有评价体系,要看改革是否有实效。她谈到,目前学校师生员工的状态很好,希望大家保持这种状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

徐飞也总结到,在学校每做一个决策时,总会接收到大家善意的提醒,包括对改革力度、发展速度、资源可支撑度、老百姓可接受度的考量与把握,这是大家对学校的呵护、对校班子的关爱,他真诚欢迎大家对学校工作提出更多意见和建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西南交大这所伟大的学校办得更好。

8月31日,徐飞从3方面对30日的讨论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总结:生命、医学学科振兴思路、举措;数字化战略;全面深化改革。谈及生命、医学学科振兴思路、举措,徐飞说,工科是学校安身立命之本,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没有工科,就没有今日之交大,亦没有明日之交大。没有一流的理科,就没有一流的工科,理科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文科是学校的底色和底蕴,只有实现文科跨越,基础文科(文、史、哲)、应用文科(经、管、法)并驾齐驱,方能成就高贵的、有灵魂的、受人尊敬的大学。如果说17、18世纪是力学世纪,19世纪是化学世纪,20世纪是物理学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生命的世纪,生命是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大力发展生命、医学学科,是对未来负责、对永恒负责”。究竟如何发展生命、医学学科?徐飞指出,要剑走偏锋、差异化竞争,“谋定而后动”;要入主流、有特色、精干化、高水平;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把好事做成、把好事做好。对于数字化战略,徐飞表示,学校将于10月中下旬召开数字化战略推进大会,要扎实推进、落到实处。“2014年是中国改革的‘元年’,未来最大的红利,是改革红利”,徐飞强调,就学校而言,改革让学校发生了为之侧目的变化,改革试点单位要力争从试点变成示范,从示范成为典范。一言以蔽之,改革就是要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问题,就是要激发动力、充满活力,建立生机勃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各学院书记、院长一定要解放思想、迈开步子。具体而言,院系改革要实现管理重心下移,从“由学校办学院”逐步过渡到“由学院办学校”;机关改革要精简机构、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提高效能;薪酬改革,要对年薪制、职员制进行大胆探索;要以大学章程制定为契机,实现学术权力、行政权力两大系统相对分离、相得益彰。

在“院士、千人、万人、长江、杰青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术生涯规划”专题研讨中,校长助理周仲荣做主发言,介绍了人才(称号)项目概况,我校人才、团队情况及存在问题,人才学术生涯规划与团队建设,规划思路、措施及初步名单,并提出相应对策及措施。副校长彭新实从加强引进人才工作、人才服务支持体系等2方面进行了重点发言;副书记王顺洪谈到,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学术道德建设,德是才之魂,没有魂,人成不了才,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德的建设与正气建设。

紧接着大会对“金穗计划、青苗计划”进行了深入研讨,副校长张文桂在主发言中畅谈对于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作思考,介绍了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情况,阐释了“金穗计划、青苗计划”实施的理由、基础和举措。副书记何云庵认为:人才资源有限是最大制约;国际化观念淡薄是主要原因;组织动员工作尚存不足。他建议:转变观念至关重要;坐而论道与闻鸡起舞同时并举;人才的汇集与培养是基础。何云庵说:“文科的国际交流工作,现在有势头,多数起点不低。如何在3大战略的指导下统筹规划,人才交流、平台建设、科学研究等诸方面为文科发展插上翅膀,是下一步面临的重要工作。”副校长范平志做了题为“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重点发言,以无线通信研究为例,分享了“以国际合作促科学研究”的几点体会:国际合作是科研水平的有效度量;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合作条件与合作途径;注重研究能力与知识产权;需注意到相关问题。在“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关于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的思考与建议”中,副校长蒲云从轨道交通标准技术、车辆技术、安全技术、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剖析了拟合作项目。

在第二阶段的校领导班子工作研讨中,常务副校长蒋葛夫,副校长陈志坚、范平志、彭新实、蒲云、张文桂、冯晓云,总会计师张兵,校长助理周仲荣、晏启鹏聚焦本学期重点工作和需突破的工作,畅谈了对于各自分管工作的独到思考。

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后,校长徐飞说,大家的发言精彩纷呈、创见叠出、高潮迭起,不仅具有批判性,更极具建设性。徐飞随即部署了本学期6项重点工作:3个“2”(省部、校市等2个共建,医学院、利兹学院等2个学院,数字化战略推进大会、人才培养工作会等2个大会);班子换届、十四次党代会召开;3大战略、4个计划;全面启动120周年校庆工作;深入推进联盟合作建设;以及峨眉校区定位问题。徐飞代表学校,向全校教职工、广大校友有板有眼、有章有法、可圈可点的工作和辛勤付出表示由衷谢意。

校党委书记顾利亚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本学期学校依然面临千头万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扎实开展、件件落实是关键。召开此次务虚会,是为了解决“正确做”和“做正确”的问题,明确方向和目标路径。开好务虚会,要真讲话、讲真话,要开诚布公、坦诚相见,要鼓励思想碰撞、贡献真知灼见,要调查研究、集体研讨。“学校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念。”顾利亚说,“越是在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越是在激情澎湃的当下,越要让理想、愿望在孕育现实性、可行性、操作性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