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成都GDP增长10.2%
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高2.5和0.2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
GDP
6681亿元,同比增长10.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072.3亿元,同比增长13.4%
固定资产投资
4691.3亿元,同比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500元,同比增长9.5%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12348元,同比增长12.8%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同比上涨3.1%,与上年同期持平
昨日,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成都坚持“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积极响应国家“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的政策号召,深入推进“五大兴市战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二位,服务业发展保质提速。
电子信息、汽车产业带动作用强劲
据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初步核算,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68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高2.5和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89亿元、3064.6亿元、3327.4亿元,分别增长3.2%、12.2%、9%。
统计显示,前三季度成都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72.3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比全国、全省平均高3.8和2.4个百分点,位于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机械、汽车、石化、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冶金、建材和轻工等八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1783.6亿元,增长14.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6.1%。1—9月,高新技术产业共实现增加值513.5亿元,增长20.6%。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汽车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力军。在富士康、仁宝、纬创等企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8.3亿元,增长21.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30.4%,成为当前全市工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个百分点。在一汽大众、高原汽车等企业高速增长的拉动下,汽车产业实现增加值296.8亿元,增长47.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8.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个百分点。
服务业稳定增长。1—9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27.4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0.8和1.2个百分点。旅游业企稳回升,1—9月成都实现旅游总收入943.4亿元,增长18.9%,较上半年提高6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7%。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为23344亿元和17348亿元,分别增长18.1%和13.3%;储蓄存款余额8020亿元,增长16.8%。
投资消费外贸三大需求平稳增长
1—9月,成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91.3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145.3亿元,增长7.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535.6亿元,增长15.7%。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完成3265亿元,增长11.8%,较上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4%。其中民间投资2636.3亿元,增长17.2%,较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统计显示,1—9月,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5亿元,同比增长12.7%,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1—9月进出口总额358.5亿美元,增长4.5%,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7.9%。其中,出口总额225.3亿美元,增长3.7%,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差距缩小
1—9月,成都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66.2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税收收入494.6亿元,增长18.7%。地方公共财政支出731.5亿元,增长20.9%。
统计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成都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提高,分配结构持续得到改善。1—9月,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同比增长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348元,同比增长12.8%。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倍数比是1.82,较上半年缩小0.06。
CPI同比上涨3.1% PPI下降1.3%
物价涨幅小幅攀升。受季节因素影响,1—9月,成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3.1%,与上年同期持平,较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1%,居住类价格上涨3.8%,交通和通信类下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同比下降2%。记者 尹婷婷 制图 钟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