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禁渔模式启动在即 1.6万渔民将洗脚上岸
一边是已经禁渔的赤水河,一边是即将禁捕的长江,洗脚上岸干什么,李庆余还没有拿定主意。
2017年1月1日0时起,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开始为期10年的全面禁渔
一年后,赤水河流域鱼类资源已有好转迹象。还长江鱼类休养生息之机现场
“我们正在三峡耍,游船马上就到忠县石宝寨啦!”2018年1月13日下午4点,合江县合江镇长江渔民李庆余与记者通电话,人声鼎沸中大声地“喊”。
在长江上风餐露宿打鱼几十年,李庆余难得全家出游一回。“以后又是一种忙法,趁现在还自由,出来看看。”
2016年12月25日,李庆余在赤水河撒下最后一网。此后,除协助科研监测,就再也没有驾船进入这条他闭着眼睛都能开行的河流。现在,禁捕从一条河试点到全面铺开了,靠江吃江的渔民们,摆龙门阵摆的最多的就是上岸转产干啥。
本报记者 李淼 文/图
四川禁渔
2016年初
农业部启动史上最严禁渔期制度。我省春季禁渔制度18年来首次调整,从每年2月1日到4月30日调整为3月1日至6月30日,禁渔期延长了1个月。
2016年12月27日
农业部发布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0时起,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实施全面禁渔,为期10年。
2017年11月
农业部发出通知,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施行全面禁捕,包括四川43个自然保护区。目前
农业部正在起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相关实施方案,将涉及我省绝大部分天然水域。我省将对接出台转产安置方案。
A
赤水河试点禁捕
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最后的避难所”实施全面禁渔,为期10年,以图休养生息
赤水河自云南镇雄县,经贵州,从合江县九支镇进入四川,再蜿蜒57公里汇入长江。
冬季是长江捕鱼淡季,李庆余三五天出一次船,每次也只能捕两三公斤鱼。但由于赤水河全面禁捕,他的鱼一出水便被各大河鲜馆抢购,价格也比以往贵了近两成。
李庆余的渔船停靠在合江北门口长江边,下游800米处就是赤水河入江口。每次出船路过两江交汇处,他总会忍不住向赤水河方向眺望半天。
赤水河现在冷清多了,渔船往来穿梭的喧嚣场景已成历史。“除沿河农民赶场或运货驾船路过,难得听到柴油机的‘突突’声。”住在河边的合江县实录镇蒋湾村农民陈淀明已习惯了这种“安静”。
2016年12月27日,农业部发布《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0时起,赤水河流域全部天然水域全面禁渔,为期10年。
这是四川首条试点全面禁渔的河流,“也是整个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禁渔的一级支流。”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源环境处处长衣艳荣告诉记者。
为这事,84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不遗余力地奔走多年。2006年,他呼吁,还长江鱼类休养生息之机,实行长期禁渔,至少10年。
长江有鱼类400余种,其中特有鱼类180余种。近十多年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挖沙采石等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白鲟消失不见,中华鲟、江豚极度濒危,“四大家鱼”量大幅衰减,全江天然水域渔业捕捞年产量仅10万吨,不足全国渔业产量1%。
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调查发现,长江渔民的渔获已呈数量少、质量低、幼龄化趋势。合江县水产渔政局局长袁大春也表示,电鱼、迷魂网、地笼子等非法捕捞方式和渔具屡禁不绝,大小鱼通吃,对资源损害极大。“渔民越捕越穷,生态越捕越糟,资源越捕越少”,恶性循环。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闸坝阻隔、保持自然生境的支流,栖息的鱼类有110余种,包括岩原鲤、圆口铜鱼等特有鱼类30余种。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农业部的报告将这里称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资源“最后的避难所”。
2000年,我省建立长江合江—雷波段珍稀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将赤水河纳入保护范围,更名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6年8月26日,农业部长江办与泸州市签订《长江流域赤水河四川段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合作框架协议》。
中科院水生所助理研究员刘飞长期监测赤水河鱼类资源,去年他两赴合江实地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包括达氏鲟和胭脂鱼两种珍稀鱼类和16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种类与禁渔前相差不大,但日均单船产量增加约20%。”刘飞告诉记者,采集到4尾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达氏鲟,也可能是放流的。此前监测10年才采集过1尾。赤水河鱼类资源确有好转迹象。
刘飞解释,小型鱼类种群一两年就会有改变,其它生活史复杂的可能要三年以上。禁渔10年,长江主要淡水鱼类将有两三个世代繁衍,有助于资源从数量上成倍恢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才有长久生存下来的希望。
上岸易转产难
渔民普遍学历低、年龄大,改做他业选择面窄,多数外出务工或做种养业,收入暂时还不及过去,还在努力适应新生活
1月8日,冬日暖阳。吃完晌午饭,45岁的虎头镇甘雨村“前渔民”罗俊江在自家院坝里慵懒地打起了瞌睡。作为合江县最资深的渔民之一,罗俊江告别了30多年的“天晴捕鱼,下雨制网”日子,退捕上岸整整一年。四代打鱼的罗家,已几乎没了渔家的痕迹。渔船和渔具被集中拆毁、销毁,船板做了柴火,船员证和船舶证也被收缴到县水产局的档案柜里。
赤水河渔民转产转业,共涉及我省泸州古蔺、叙永、合江三县,但拥有捕鱼证件的45户83位渔民,全在合江。“鱼儿越捕越少,我们一天比一天老,娃娃们都不想干这行,禁捕、上岸是早晚的事。”罗俊江虽然不舍,但还是想得通。
袁大春告诉记者,禁渔推进较为顺利。每艘渔船1万-3万元、每个渔民3.5万元,政策激励下,短短一个月,渔民便自主完成45艘渔船、2951张网具及附属设施拆除工作。
一年光打鱼就能赚六七万元,多的可达十余万,禁捕后日子咋过?合江县对渔民因人因户、分流转产开展技能培训,外出务工、种养创业成为渔民洗脚上岸后的新职业。
罗俊江领到13万元后,将自家一口鱼塘变为四口,买来花白鲢放入鱼塘,不喂饲料,经三四个月“洗澡瘦身”,去掉多余脂肪和土腥味,饲料鱼变生态鱼,身价从每公斤8元变为三四十元。罗家鱼塘边,100多棵荔枝树也部分挂了果,去年卖了1万多元。“去年收入8万多元,比打鱼少五六万元。”
难的是适应新生活。在船上住惯了,“从没生过病。去年夏天在岸上住,开空调,一下就整感冒了。”罗俊江以前连成都没去过,去年侄子介绍他去成都打工,干两天就回来了,“实在不适应!”
陈淀明则当起果农,去年5000多公斤真龙柚卖了三四万元,又喂了200多只跑山鸡,在场镇摆摊卖鱼,每年也有两万多元收入。“以前打鱼不愁销路,现在既担心销路,也害怕垮价。”
“40多人远赴广东、贵州、西藏等地务工。”袁大春介绍,转产渔民9成以上是小学学历,技能单一,多数已五六十岁,即使培训过,进入其它行业难度依然很大。
“十年禁捕期满后我才50多岁,还能再干!”罗俊江叮嘱县水产局工作人员,一定要将他的捕捞证保管好。
C
全面禁捕大扩容
今年起全面禁捕范围扩大,我省绝大部分天然水域都在其中。重点水域全面禁捕,打击非法捕捞不能放松
2017年初,农业部启动史上最严禁渔期制度。与之对接,我省春季禁渔制度18年来首次调整,从每年2月1日到4月30日调整为3月1日至6月30日,禁渔期延长了1个月。
去年11月底,农业部明确,从2018年1月1日起,率先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逐步施行全面禁捕。
“四川除了1个黄河上游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外,7个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36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部在禁捕范围。”省渔政船检港监管理处副处长袁野告诉记者,绝大部分天然水域都将全面禁捕,禁渔期起码是10年以上。
1月12日,衣艳荣告诉记者,农业部正在起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禁捕和渔民退捕转产相关实施方案。
我省长江流域现有捕捞船9956艘,捕捞渔民9924户、16925人。袁野表示,这将涉及数亿元的转产补助资金。
袁大春介绍,合江县长江渔民有130多户,其中10多户是城镇户口,养老保险问题将是转产的难点。
另一大难题是真正精准有效的转产转业。袁大春建议,应该加大培训力度。大部分渔民很少甚至没用资金积累,仅靠当年补助政策难保不返贫,“建议出台与转产配套的税费、用地、用电和项目扶持政策。”
重点水域全面禁捕了,打击非法捕捞却不能放松。2017年,合江县没收销毁非法渔具600多张,没收非法电捕鱼工具5套、涉及三无船3艘。
这几天,袁大春正在调试办公室的24小时监控系统。已在赤水河安装的33个监控点,2月就能基本启用,覆盖度达70%,3年内将实现四川段全覆盖。
合江还有农民生产生活自用船三四百艘,非法捕鱼手法愈发隐蔽,靠监控和巡查远远不够。“可以考虑保留一部分渔船,组建禁渔队伍,聘请渔民当护渔员,他们最清楚哪儿有偷捕。”袁大春说,提供公益岗位,也需要资金支持。
袁野介绍,根据国家要求,到2020年力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将全面禁捕,我省退捕转产初步方案目前已拟定,待国家方案出台后,对接国家政策,再结合我省转产情况和渔民合理需求,完善后便可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