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大力推广“1+5”产业扶贫新模式

14.04.2016  09:42

 

 

正大“1100”生猪代养场外景

核心提示:如何帮助贫困房脱贫,而且在脱贫后不返贫?

 

梓潼成功探索出“政府+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帮助贫困户一步跨入现代农业,找到脱贫致富门路。该模式,得到省市相关领导和省农工委充分肯定。

 

按股分红 贫困户年入上万

 

时下,每天早晚,三泉乡天星村一组贫困户李秀高,总会来到房后的扶贫基地转一转,看一看,心情十分舒畅。除了关心参股代养场施工进度外,老李还遇到了另外两件好事:一是今后自家林地可以入股合作社分红了,二是家人也可就近到扶贫基地务工挣钱了。

 

记者在三泉乡“1+5”产业扶贫基地看到,该基地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目前,圈舍、道路、提灌站、供电设施等正在全面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280万元,其中,贫困户贷款入股140万元,县财政补助40万元、借周转金40万元,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万元,建设两幢“1100”正大代养场,年存栏生猪2200头,一年按出栏两批算,年可出栏生猪4400头,年收入70余万元。

 

今年年底,第一批猪儿肯定要出栏上市,贫困户就可按股分红了!”三泉乡全康扶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白飞龙告诉记者,该合作社由政府牵头组建,今年3月,完成注册登记。依托产业扶贫基地,今后几年,猕猴桃种植面积也将扩大到900多亩。目前,全乡60户精准扶贫户全部自愿加入扶贫专业合作社。据测算,贫困户每年每户按股分红可分得5000-10000元。

 

梓潼“1+5”产业扶贫新模式,有哪些特点呢?梓潼县委副书记王健说,一是高标准。依托正大集团按欧美标准修建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生猪养殖场。二是零风险。正大集团负责提供仔猪、饲料、防疫和回收育肥猪,承担全部流动资金和生产风险、市场风险。三是全参与。扶贫专业合作社以股份合作的形式吸纳全部贫困户入社,聘请经理人经营管理,实现了股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效解决了老弱病残等有心无力的贫困户脱贫问题,实现全参与、全脱贫。

 

今年,梓潼拟建立贫困专业合作社10个,修建正大“1100”生猪代养场12栋,发展果园2000亩,实现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政府贴息 贫困户少顾虑

 

李秀高说,早在六七年前,正大代养模式已在梓潼出现了。这些年,代养户一个个赚钱了。对此,他们只有眼馋的份。哪想到这样的好事也会摊到自个身上:贷款由政府来担保贴息,啥事不用管,只等按股分红了。这对于常年患病吃药的他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了馅儿饼。

 

梓潼共有29个贫困村,精准识别贫困户6687户19964人。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资源匮乏,是梓潼县扶贫工作面临的现状。今年,梓潼县委、县政府对此进行深入调研,认真思考,在良好的农业产业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府+正大、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产业扶贫新模式,有效促进了全县脱贫攻坚。

 

梓潼“1+5”产业扶贫新模式做法是:县委、政府是产业扶贫的组织者,通过制定规划、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做到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正大集团制定生猪养殖标准,全程提供生产原材料和技术服务,回收产品,实现了生猪扶贫产业转型升级;金融部门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全程金融服务,破解了扶贫筹资难题;扶贫专业合作社通过健全合作社章程,构建利益分配机制,选择经理人经营管理,真正成为产业扶贫的主体;农场主通过流转土地,连片种植果园,消纳生猪粪便,成为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关键;贫困户用扶贫贷款折股入社,贫困村集体用扶贫周转金入股,按股分红。

 

专业运营 发展可持续

 

近年来,梓潼坚持绿色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1+5”产业扶贫新模式,无疑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近年来,梓潼县建立了由环保局牵头,农业、扶贫、国土、水务、林业等部门共同参与正大“1100”生猪养猪场选址专家组,做到了科学论证、合理选址、注重环保。同时,按照5头猪1亩地的比例,建设一栋正大生猪场必须由农场主通过流转土地发展200亩果园与之配套,做到了种养结合。还将全县正大50万头生猪和20万亩蜜柚配套发展,实现了猪场-干稀分离-沼气净化-干粪还田-沼液灌溉-果园的生态循环,做到了零排放。

 

与此同时,梓潼还通过引进龙头企业,为产业扶贫夯实基础。2014年,全县引进正大集团在梓潼发展5000头种猪场5个,带动农户发展“1100”代养场250栋,打造集生猪养殖、饲料、屠宰、深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另外,引进先进技术,为产业扶贫插上翅膀。正大集团瞄准生猪养殖先进技术,种猪场采用美国和丹麦技术与设备,每头母猪年产仔猪达30头,代养场设计采用欧美技术,全漏缝、全地暖、垂直通风、温度恒定、自动投喂、智能控制。其次是引进人才,为产业扶贫提供保障。扶贫专业合作社引进有文化、懂管理、责任心强的职业经理人,按照正大公司的标准、规范和要求从事生猪养殖。

 

如何确保“1+5”产业扶贫可持续?梓潼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张志敏介绍,首先正大集团在养殖环节不赚或少赚贫困户的钱,把赢利点放在饲料生产、畜产品深加工等环节,确保每栋“1100”生猪代养场的代养年纯收入在30万元以上。二是合理分配。扶贫专业合作社的收益除逐年归还农户贷款和扶贫周转外,全部用于贫困户和集体分配,在贷款和周转金未还完前,集体适当少得。前五年,贫困户每年可以人均分得收入2000元以上、户均5000元以上,集体可分得2万元以上。五年后,贫困户每年人均分得4000元以上、户均分得1万元以上,集体每年可分得5万元以上。(绵阳日报 记者 赵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