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以房养老试点社区:11名老人卖房给亲友

23.02.2014  10:57

92岁林大爷和80多岁的邱婆婆。摄影吕甲

制图 姜宣凭

  原标题:9旬大爷卖房养老:有了闲钱,还多个女儿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一首《春天里》,唱出了对老无所依的担忧。对占全省常住人口五分之一,60岁以上老年人已超过1400万的四川来讲,这种担忧在2014年2月17日迎来了一个政策拐点。

  四川省政府网站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要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探索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这标志着,四川将探索以房养老保险试点。近日,华西都市报记者走进四川首个“以房养老”试点社区——德阳市旌阳街办北光社区。

  他曾深陷绝望——无儿无女、家徒四壁,在寒冬的凌晨徘徊在旌湖旁边,差一点做出冲动的傻事。

  他突然与希望撞个满怀——社区的一场变革,帮他卖掉了唯一的住房,换来一笔应急钱,买家还书面承诺要照顾他一生。最重要的是,他还能居住在自己的房子中,终老后才将房子交给买家。这个故事,发生在92岁的德阳老人林仲常身上。在四川首个“以房养老”试点社区——德阳市旌阳街办北光社区,像林大爷这样“以房养老”的共有11个家庭。

  社区帮老人卖房,是否有法律风险?类似的“以房养老”能否大面积推广?华西都市报记者探访了德阳北光社区。

  首吃螃蟹

  92岁大爷卖房养老

  2014年1月,林仲常坐在小院里,背后是幽暗狭小的一间房。虽是方寸之地,但这却是他和老伴陈先秀最温暖的“”。无儿无女的林大爷说起现在的“女儿”很是幸福。

  日子拮据的林仲常,在社区推动的“以房养老”变革中,通过卖房与“女儿”罗洲秀结缘,成了第一位“吃螃蟹”的受益者……

  现在,林大爷每月有了600多元社保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他还用卖房剩下的钱,买了新衣服,还添了一台液晶电视。

  82岁的孤寡婆婆邱兴茹,每月仅靠200多元低保度日,艰难的生活让她脾气越发暴躁。在“以房养老”试点中,邱兴茹也加入了卖房队伍。不过,她只愿意卖给侄女,还提出奇怪的要求——房子越便宜越好!

  20多年来,侄女对她时有照顾,“房子有价亲情无价!

  曾经暴躁的邱婆婆现在也乐观了:有了社保金、大病基金,还有侄女一家更加贴心照顾。

  社区出面

  老人低价卖房给熟人

  如何通过社区,将老人的房子变成养老的保障呢?北光社区实行的“以房养老”具体为:社区与老人商议并征得同意和授权后,将房屋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进行拍卖,购买者必须是老人的亲友邻居。成交后,房子产权归买方,而老人仍可居住使用,直到终老。卖房款由社区帮老人购买养老保险,余款存放在社区并公开账本,用于老人疾病等重大开支。

  购房者除了掏钱,还必须与社区及老人签订承诺书,承诺对老人履行“孝道”,如经常上门嘘寒问暖,陪老人过节,生病住院时的陪护照料等,否则老人可以在社区的协助下,按照相关约定收回房屋并另行拍卖。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丹唐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