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面对春节空城:1次买7天菜 早点成难题

03.02.2014  18:10

   春节“空城计”:北京留守市民的便与不便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3日讯 “回家过年”,是辛劳工作了一年的中国人的共同愿望。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远离父母子女的外地务工人员。当这些游子们都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平日里为之奋斗的城市立刻开始上演一年一度的大戏——“空城计”。

  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14.8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有802.7万人。当这数百万人同时离开,北京城是个什么样子呢?中国经济网记者带您一起感受下留守的北京市民有什么不一样的生活。

   一次买够七天吃的菜

  大年二十九一大早,75岁的李大妈一早就拉着小车到小区里的便民菜店采购了,别看只是不到早上8点,不大的菜店里已经有5、6位大爷大妈在买菜了。李大妈一边挑菜一边说:“平时我都是当天吃的菜当天买,图个新鲜,但今天是这菜店年前最后一天开门了,得把过年几天的菜买够才行,不然就得坐车到3站地外的菜市场或者大超市里去买了,我腿脚又不好,跑那么远买菜实在是不方便。”土豆、萝卜、芹菜、洋葱、卷心菜、蒜苗……说话这会儿功夫,李大妈已经把小车装得满满当当的,这才满意的拉着小车回家了。

   吃早点成难题

  大年初一,在某国企上班的小金和往年一样,在外地同事纷纷回家过年的时候担起了“春节值班”这个重担。与小金一起值班的还有4个同事,他们五个人要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对小金和他的同事来说,春节值班最痛苦的不是别人休息自己上班,而是“买不到早点”这个难题。若是平时的日子里,小金坐地铁到单位,在地铁口买好他爱吃的鸡蛋灌饼和豆浆,拿到办公室“吃饱喝足”了才开始一天的工作。而现在,单位周围的早点摊都不出摊儿了,小金为了自己和另外4个同事有早点吃,特意早到了半个小时,打了个出租车,在单位附近寻找还在营业的早点摊。最终在司机师傅的指点下,小金在距离单位将近2站地远的一个小区里买到了早点。

   小时工回家 家务活太累

  每到春节,闫阿姨就犯愁,因为小时工小蔡年年春节都回老家过年,而这时候也正是闫阿姨一年里最忙碌的日子。一边要招待每天来串门的亲戚,一边又要照顾老人,再加上每天固定的家务活,闫阿姨只用四个字来形容她的春节:苦中做乐。明年即将退休的闫阿姨,家里有个88岁的婆婆,婆婆身体不好,生活上很多事情不能自理,儿子和儿媳又不住在一起,帮不上忙。平日里都是小时工小蔡帮着闫阿姨做家务,每天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时候用轮椅推着老人去附近公园晒晒太阳,或者大扫除一番,工作时间就会稍长;也有的时候只是扫地拖地、买菜做饭,一两个小时就收工。有了小蔡这个帮手,闫阿姨也每天乐得清闲。闫阿姨私下感慨:儿媳妇虽然可以帮着干些家务,但还是不如小蔡顺手,她现在只希望春节假期赶紧结束,小蔡快点回来,她也能够歇一歇了。

  吃饭排队 上菜龟速

  今年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徐,趁着春节假期,约了三五好友一起出来聚聚。待到约好的饭馆一看,小徐顿时傻了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平时总会有几张空桌,今天竟然人满为患,而且门口还坐了大批的“排号”军团。早到的朋友问小徐,为什么选了个这么人多的饭馆,还没等小徐回答,旁边等位的一位大叔抢答道:“平时哪有这么多人,这不是因为附近的饭馆都关门了么,所以大家都来这里了。

  更让小徐和朋友们不满的是,等位子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等菜上齐又是一个多小时的过去了,基本上是上一个菜空一个菜,服务员解释说“有几个厨子回家了,人手不足”。一顿饭吃下来足足用了3个多小时。小徐和朋友们纷纷感慨:这顿饭吃得真累!

   出行一路畅通

  别看过年有这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有一点是让北京市民最开心的,那就是“路上不堵了,公交有座了”。家住大兴的杨女士,每天出门班都要乘坐地铁4号线,大年三十晚上,她从父母家回来,禁不住在微信朋友圈“”了一张4号线照片,能看到两节地铁车厢里只有5名乘客,照片里空荡荡的车厢,难以想象平时每天上下班乘客被“挤成照片”的样子。

  开了12年出租车的的哥张师傅对北京的路况最有发言权,中国经济网记者乘坐张师傅的车从左安门到北京西站,一路上车速都很快。 “这路上的车从年二十九才开始少了,要放平时这二环三环哪跑的起来啊!”张师傅边开车边跟记者聊,“以前北京的马路也就上下班高峰堵,你看看这两年,路上越来越堵了,二环三环连周末都走不动。”半个小时,张师傅就载着记者到了北京西站,临下车张师傅还不忘幽默一把:“这就段路,要放平常日子,怎么也得1个半小时,你就看着计价器使劲蹦字干着急吧。

  (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