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迈向“国际化生活品质城”

11.05.2015  17:25

龙泉驿正成为紧邻中心城区的最大卫星城。


 


    从“卫星城”总体规划看世界级汽车产业城新气象——

  龙泉驿汽车产量连年倍增,今年有望突破100万辆,“世界级汽车产业城”的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国际化生活品质城”的另一追求,又是什么模样?

  5月4日,成都市政府网站公布对7个卫星城总体规划的批复,揭开了龙泉驿未来“国际化生活品质城”的神秘面纱。

  龙泉驿是成渝经济区发展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是天府新区高端制造业功能区,还是连接中心城区与成都新机场的桥头堡。引领新一轮区域发展,龙泉驿重任在肩,卫星城规划需要对一系列问题作答——

  如何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担好卫星城的使命?如何走出一条可持续增长的道路,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形态?如何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实现山水融城?

  据悉,在成都市规划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中,龙泉驿卫星城规划拔得头筹。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是对这一规划的最好概括。

  规划50平方公里“中央绿海”

  新城中心环湖而建

  “国际化生活品质城”,自然要有国际范。依托龙泉驿资源本底实施的规划,哪些方面可以与国际城市对标?新加坡、东京和我国深圳等全球知名城市,具有一个共同特征:规划建设生态廊道,以此形成城市组团化的格局。

  坐拥植被茂盛的龙泉山脉、水量充沛的田园河流,龙泉驿有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同时作为紧邻中心城区的最大卫星城,中心城区对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强烈的需求。

  根据规划,一个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中央绿海”,将在龙泉驿诞生。它北至成安渝高速、成洛路,西至银杏大道,南至成渝高速,东至同安西侧规划道路,与龙泉山生态带形成一个倒T字形布局,甚至它将来有望承担成都市中央公园的职能。“国际化生活品质城”的第一个特征就此呼之欲出:环境生态宜人,500米见绿、1000米见水。按照龙泉驿的设想,未来市民从任何一个生活点和工作点出发,走路10分钟,就能到达一处公园绿地。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龙泉驿规划了由驿马河、蒋家河、西江河等6条主要河流,以及成龙路、成渝高速路等4条道路带状绿地构建的10条生态廊道,形成“四径六脉”的绿色活力空间。

  每一条生态廊道将通过配置不同的林带,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在生态廊道内还将设置独立绿道系统,串联湖泊、林带、公园,与登山步道相接,构建全域慢行系统,让每一个市民能够亲近自然,从家门口走到乡村。

  未来的龙泉驿将是这样一幅“公园”图景:中心公园、大区公园、片区公园及社区公园,10分钟公园圈满覆盖。

  即使是在未来的新城中心,也将结合皇冠湖中心建设,依托公园开敞空间和轨道交通枢纽站点,集中布局公益性公共设施包括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综合剧院等,形成功能复合、充满活力的城市中心。

  位于“中央绿海”旁边的城市中心,将在碧波荡漾的湖畔,呈现出建筑布局高低错落、生态空间疏密有致、街巷空间尺度宜人、历史文化特色鲜明、城市中心突出、天际轮廓线优美的城市形态。

  全域组合型卫星城

  三甲医院、重点中学要来

  聚集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东风神龙、吉列高原等国内外知名车企,龙泉驿制造业的实力远近闻名,受到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青睐。

  追求职住平衡、产城一体的卫星城规划,对于疏解成都中心城区的人口规模,承接中心城区功能转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也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进一步提升。

  针对龙泉驿汽车面临的尚未整合优势、研发环节缺乏等问题,规划提出了驱动多元化、产业高端化的策略,形成以整车及零部件制造、汽车贸易、研发、物流、生活配套相融合的汽车产业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经开区南区与北拓区的布局,并非连成一片,恰被“中央绿海”隔开。而到2020年前,龙泉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被控制在156平方公里(不含成都中心城区部分)以内。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工业集中发展区(点)范围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将有助于避免陷入摊大饼式的发展。龙泉驿全区12个街镇乡,除山泉镇、茶店镇,以及实施“生态移民”的万兴乡外,将全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构建组合型的卫星城。

  但龙泉驿能否成为最具人气的卫星城,不仅取决于生态环境、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市民提供什么。

  未来,龙泉驿区将通过构建“城市中心-组团中心-功能单元中心-社区中心”四级配套体系,完善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教育科研设施、养老设施、农贸市场、行政管理、社区综合体等配套设施。

  为实现“10分钟公共服务圈”,共设置49处社区中心,并按功能分为居住社区中心和产业社区中心。居住社区32处,主要配套商业服务、农贸市场、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学、幼儿园、居民健身设施、社区绿地等设施;产业社区中心17处,主要配套行政管理、商业服务设施、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设施。

  以教育、医疗为例,规划在现状基础上预留2座标准三甲医院用地,预留4座重点中学用地(对标成都四、七、九中),作为优质配套资源的预留,提升公服水平。

  轨道交通将成出行主流

  “龙泉造”更快踏上“丝路”

  随着成都新机场加快建设,龙泉驿的区位更显独特:处于成都中心城区、天府新区直管区、未来临空经济区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高速路、快速路、轨道,将是龙泉驿构建大区域交通联系的主要方式。就轨道交通而言,龙泉驿卫星城范围内设有8条轨道线及6条有轨电车线,以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覆盖全域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公交城市。

  其中,与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的联系包括至少一条“点对点”的轨道交通,前者是轨道13号线、轨道14号线,后者为轨道12号线、轨道19号线、市域快线。

  在快速道路系统方面,将形成包括3条高速、9条快速路在内的“十一横八纵”主骨架路网体系。其中,重点把环“绿海”快速通道建设成为城市轴线和城市“干线性主干道”。

  按照“独立城市”的要求,卫星城内部公交分担率将达到50%,其中轨道交通及快速公交分担率不宜低于公交分担率的50%,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不小于60%,500米覆盖率不低于90%。

  这意味着,未来区域内构建以地铁轨道、有轨电车、BRT、常规公交等“多网融合”的交通网络,形成覆盖全域的绿色交通体系。

  制约龙泉驿汽车产业发展的物流运输瓶颈,也将在卫星城建设中迎刃而解。规划提出物流运输主要依托第二绕城高速、东二路、成南快速、成简快速、双龙路以及物流大道,还提出了一个“第七走廊”的概念,即在上述6个通道之后,建设成南高速、成巴高速、西陵大道东沿线、成洛路的综合物流廊道。

  更具创新性的是增设龙泉驿北物流中心,形成龙泉驿的双物流中心结构,而且,随着达成铁路增设铁路联系支线连接至龙泉驿北物流中心后,“龙泉造”汽车不仅能够从泸州港“借船出海”,还能更加便捷的搭乘蓉欧快铁、中亚班列等踏上“丝绸之路”。

  龙泉驿以组团方式构建组合型卫星城,全域范围内将有15个城市组团。

  在倒T字形的生态本底基础上,龙泉驿构建一心两翼两带的全域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