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深处,基层法官“老张”的坚守

25.12.2014  17:57

张家坤在调解村民纠纷。 金堂县委宣传部提供

  □本报记者 冉倩婷

  “百里龙泉山,九曲十八弯”,基层法官张家坤就工作在这龙泉山里头,已经29年了。

  12月18日下午,记者从金堂县城出发,开车到达张家坤所在的福兴法庭时,已过去了一个多小时。正赶上他要去送传票,于是记者便搭上他那辆“老嘉陵”跟着出门,直奔20多公里外的大山顶上。

  福兴法庭位于龙泉山脉丘陵地带,是金堂县最偏远的基层派出法庭。29年间,辞职或想方设法从这里离开的人不下30个。所以怎么看张家坤都算是个“异类”,更何况他还拒绝了几次升迁离开的机会,成为成都市基层派出法庭中干得最久的法官。

  原因何在?这得从老张还是小张时说起。

  案件调解撤诉率逾六成

  “当我还是小张的时候,我也曾向往安逸的城市生活,直到一件件普通案子的解决渐渐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老张举了一件“父告子案”的例子:一位老村民觉得3个儿子赡养不周,父子多次发生冲突,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终诉至法庭。老张向双方了解详细情况,原来,虽然3个儿子照顾不周是事实,但老汉脾气过于倔强也是父子不和的重要因素。经过他在一旁“吹风”,父子4人最终一起和睦地走出法庭。

  “我是从农家一步步走出来的,对乡里乡亲的脾气习性和相互之间的矛盾纠纷很了解。”老张说,基层法庭受理的案件基本上都是乡亲邻里之间的民事纠纷,许多事只为争一口气,气顺了,心里的疙瘩也就解开了,也就不用对簿公堂了。“所以我觉得这事儿我很擅长,能干好,就坚持了下来。

  29年来,老张办理的案件中,调解、撤诉率达60%以上,避免了大量矛盾的激化。

  没有鲜花与掌声,没有攻克重大疑难案件的荣耀,只有日复一日地与山里的村民打交道。凭一双44码的大脚和一辆“老嘉陵”,张家坤走遍了福兴的山山水水,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老张”。

  倾听很重要,法官需付出耐心

  前段时间老张审理的一个案件中,当事人陈某在法庭上一遍遍陈述理由,由于不善言辞,地方口音又重,旁听的人都几乎打起了瞌睡,但老张仍然在耐心倾听。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张家坤最后问。“没有了。”对方回答。还没等老张开口,陈某突然说:“张法官,这个案子你怎么判我都服!你是第一个听我完完整整说完的人。

  回顾起这个案子,老张说,倾听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法官需要付出耐心,“好了好了”、“晓得了晓得了”是说不得的。“倾听的过程也是(当事人)消气的过程,有利于建立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消除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不过,耐心的老张也有“”的时候。“偏远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比如对于长期外出的妇女回来起诉离婚往往想不通,常在开庭后强行将女方拉回家。”老张经常闻讯就要立马出动去普法,见过老张“发毛”的工作人员和老百姓对此印象深刻。

  而老张觉得,在基层法官工作中,自己是温和与威严的“并存体”。“我想,这就是我自己对法治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领悟吧。

  [心语心愿]

  张家坤:法官不是败诉者的敌人,而是胜诉者和败诉者沟通的桥梁,只有双方矛盾得以化解,社会才能安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