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龙山石窟烂尾20年 或因交通不便夭折
原标题:荒山烂尾石窟原是三水大佛姊妹项目
佛山三水深山中惊现数百“神秘佛像”,昨日,南都报道的龙山石窟沉寂20年后重见天日一事,引发市民广泛关注。不少市民在惊叹身边有如此“奇观”的同时,也发出了一系列的追问:三水当年为何要建这座石窟?为何选址放在芦苞老虾岗林场?为何工程会出现烂尾?今后如何去加以保护及开发利用?
为解开这些谜团,昨日下午,南都记者独家专访时任三水市委书记的唐友成。他是该项目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是最了解其来龙去脉的核心知情人士之一,“龙山石窟这个名字都是我取得,这么好的一个项目,烂尾这么多年,很遗憾很可惜”。
因何而建
为带动旅游业 请人筹钱兴建
在三水深山中开凿佛像的动议源自1994年5月15日。那天,长108米、宽18米,被称为我国第一大卧佛的三水大佛在三水森林公园隆重开光。
如今,三水大佛名声在外,每年都有大批省内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游客前来参拜。但鲜有人知的是,兴建这座大佛的是当年在佛教圈内颇有名望、有许多信徒的一位张先生。
开光之日,人山人海。“开光搞得很成功,人气很足。”当年曾参与兴建三水大佛的三水人林建中说,佛家文化历来对三水人影响很深,信徒也很多,建这座大佛既有传承佛家文化的理念,也与当时三水要打造旅游强市的思路相契合。
“1993年,三水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想搞一些项目进行带动,经人介绍后,我们请张先生来三水进行考察。”时任三水市委书记的唐友成回忆说,当时他带着张先生到森林公园考察,结果张先生指着现在大佛区位置说,“这里风水很好,适合建一个大佛像。”按照双方的协商,政府不用出资,只是提供土地,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对方筹钱兴建,管理和香火收入均归对方,“当时也没有细谈政府何时接管的事,接管那都是后来的事了。”
随后不久,张先生就叫了一批雕刻工匠前来建设,三水大佛完工后,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唐友成说,由于双方合作愉快,大佛建成后,张先生提出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再建一个大点的旅游景点项目,“我们没钱,也需要他们出资帮我们做项目,把三水的旅游业再提升一下,所以一拍即合,才有了龙山石窟这个项目。”
20年过去,当初的那批工匠来自哪里、姓甚名谁现在都难以得知。但唐友成及林建中肯定的是,几个月后,就是建造三水大佛的这批工匠转战到芦苞老虾岗林场,开始雕刻龙山石窟,“同一批人雕刻的,工艺很好。”
如何选址
山名中有“龙”字 山上有花岗岩
项目接二连三到来,使得三水政府发展旅游业信心大增。双方确定要再建一个大项目后,对于在哪里建、建什么、如何建,多次进行过深入的商讨与调研。
三水的芦苞祖庙,有着800年历史,为三水最古老的寺庙,庙内不论陶塑、木雕、砖雕、灰雕、石刻、壁书等装饰,仍瑰丽精巧,栩栩如生,深受旅客青睐。它背依龙坡山,与龙相关。“在参考和借鉴芦苞祖庙后,张先生认为项目也应该要找一个名字中有带龙的地方,来突出项目的底蕴,增加吸引力和知名度。”唐友成说。
经过资料查阅及了解,芦苞镇的老虾岗林场是一个理想之地,山上原来有座龙王庙,虽然后来兴修水利建水库时被拆了,但毕竟与龙有关,“我带张先生实地去看过几次,他很喜欢,说四周群山有万山朝拜的形态,前面也有水,风水很好,更重要的是,山上的石头是花岗岩,很硬且纹理好,适合项目的雕刻建设,就这样选址定了下来。”
其实,在森林公园建三水大佛时,双方曾设想在大佛附近位置做一个“中华五千年文化走廊”的项目,但受各种原因所限而搁浅。“这个选址弥补了之前的缺憾,正适合建这个项目。”唐友成说,1994年的8、9月份,项目就开始正式施工了。
项目设计、施工均由张先生方面负责。按照当初规划,在老虾岗林场内,分三个区域进行分类雕刻,一个区域是龙山石窟、一个区域是古代的历史伟人,另一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史。
“思路就是薄古厚今,不仅看神,更要看人,突出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尤其是近现代人物,来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让游客更多地了解历史,得到熏陶。”唐友成说,此外,配套的水上娱乐项目及农家乐项目也计划逐步建起来,“没想到的是,第一阶段佛像的雕刻都只是完工了一部分,项目就烂尾了。”
为何烂尾
或因交通不便、资金不足
项目为何烂尾?“主要是资金短缺和交通不便两个原因导致。”昨日,三水地方志办公室工作人员植伟森说,建龙山石窟时,从三水西南过去,要先经过三水大塘镇,再乘坐轮渡才能到达芦苞的老虾岗村头村,而从村口进入到林场山脚下,还需要走几公里的坑洼乡村小道,车辆根本进不去,转来转去要花费几个小时,“我当时与地方志的同事去看过,交通确实很不方面,难以吸引到游客,而修路需要大量的资金,当地政府又没有那么多钱来支撑,项目后来就夭折了。”
“当时,那里就像是个迷魂阵,出来都会迷路。”林建中也说,项目烂尾确实和交通不便有一定关系,整个工程可能需要上千万元,而路不通可能让对方产生了疑虑,所以就不想再干下去了。
工程到底是如何烂尾的?唐友成说,按照双方协商,由张先生方面负责出资兴建,政府负责提供土地及修路配套,但工程烂尾前,在换届中他已卸任,随后也不方便过问此事。
“交通不便确实是存在的,但到底是资金不够还是其他原因,我也不知道。”据唐友成所知,当时雕刻龙山石窟时,张先生已花了两三百万元,这些钱都是从信徒中筹捐而来的,“原因可能不止这两种,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由于目前暂时无法联系到负责兴建的张先生,具体为何烂尾,依然还是一个谜。
驴友建议
要尽快修出一条新路来
“太可惜了,都是手工雕刻的,应该好好保护开发利用起来。”最近几天,三水周边地区不少驴友慕名前往龙山石窟,一睹千佛山的风采。
肇庆驴友冼先生说,这些佛像雕刻得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艺术性,很漂亮,但由于常年没有得到维护,很多佛像上已被杂草枯枝遮掩,有的甚至全部被遮掩,彩绘也全部褪色,如果想恢复到昔日的气势恢宏,应该再请工匠们来补修添色。
“通往山顶的小路,杂草丛生、树枝密布、陡峭地滑,很不安全。”多名驴友建议说,今后来这里参观佛像的人会越来越多,政府相关部门及林业护林员应该尽早修出一条新路来,沿途安装好护栏,建几座休憩亭等,“要好好开发利用,要向其他景区学习下经验,加点历史、文化等元素的介绍,否则一些佛像,游客都不知渊源”。
部门回应
首先要保护 然后再开发
对于驴友们提出要好好开发利用的提议,昨日,三水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就目前情况而言,首先要做的是把这些佛像好好保护起来,其次才是考察、调研,再拿出合适的设计规划方案来进行开发利用,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龙山石窟要活化和提升,需要与周边的旅游业融合来发展,与芦苞祖庙、农业观光等打造成旅游片区,可能会走政府搭台,社会力量投资的模式。”
鉴于目前大批驴友的陆续前往,三水区政府相关部门呼吁提醒,要保护好这些佛像,不要进行人为的破坏,由于林场数年没有开发,悬崖峭壁且荆棘密布,登山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希望市民能注意人身安全,并注意防火。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姚建国
责任编辑:茅敏敏 SN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