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东区鼓励街道社区推行“延时服务”工作制
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让居民少跑腿、好办事。攀枝花市东区鼓励街道社区推行“延时服务”工作制度,即安排工作人员在工作日中午休息时间或星期六在街道社区值班,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办事需求。
“事小意义大。”在东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涛看来,这项制度的最大价值在于长期坚持,为民谋利。这项制度具体如何实施?有哪些值得推广的经验?居民对此作何评价?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本报记者王代强
轮流值班 方便居民办事
4月14日,星期六。上午9点17分,记者来到东区炳草岗街道新源路社区公共服务大厅,只见大门敞开,一名叫谢德芳的社区工作人员正在值班。
“请问您有什么事?”看见记者进来,谢德芳侧身微笑询问。她说她去年10月刚来上班,社区就开始执行“延时服务”工作制度了。社区每周六轮流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值班,时间为9:00—11:30,工作日中午休息时间也会有人值守。“平时上午上班时间是8:30,周六人少,所以比平时晚了半个小时上班。”
为什么要“延时服务”?新源路社区党委书记冯爱群解释,新源路社区居民多达30000余人,社区4名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谢德芳主要负责为低保户、低收入人群、残疾人、退伍军人等办理低保、长寿津贴、临时救助、宽带优惠等业务。“平时人多,坐下去就很难起来,上厕所、喝水都要小跑,而‘延时服务’不但方便了居民,也缓解了自己的工作压力。”她说。
9:34,一位白发老人走了进来,他是来验退休证的。
查验身份证、填表、按手印、将数据录入电脑,不到3分钟,谢德芳就搞定了,然后拿出一个记录本,写上这笔业务办理的时间、人物、事项、证件号等信息。“周六办事不挤,方便。”老人笑着离开。
谢德芳说,周六值班,她大概会办四五件事。
岗位互补 居民不跑“冤枉路”
中午12:30,记者来到东区枣子坪街道团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当记者正打量门前写有社区工作人员姓名、职务、电话等信息的公告栏时,社区委员黄瀚漪打开了门,“请问您找哪位?”
“几个同事出去买饭了,给我带回来。”她领记者进门说,这段时间,社区工作正忙着棚改,涉及1500余户居民,工作量很大。当天上午,包括社区党委书记黄春秀在内共6人值班,下午也有4人值班。
“不仅仅是工作量大。”黄春秀说,社区有企业20家,个体工商户61户,上班族多,平时居民如果需要到社区办事,误工又误时。所以,团结社区从2011年就开始推行“延时服务”工作制度:每周六8:30—18:00至少2人值班;工作日中午休息时间至少1人值班。
记者看到,该中心另外几个工位的电脑开着,桌子上叠着棚改户签约协议等资料,一个工位前面还摆着一块写着“值班长”的牌子。
12:40左右,当天的“值班长”、社区综合管理员吴小燕和另外两名工作人员回来了。
吴小燕说,社区还推行“AX岗制度”,即便某一位暂时不在,别的人也能代办业务。即社区8名工作人员除了确定的A岗,同时也都是X岗角色,并承担首问责任,避免居民跑“冤枉路”。
方式灵活 延时服务获居民点赞
下午,从团结社区回来,记者电话采访了解到,东区炳草岗街道、枣子坪街道、弄弄坪街道、金桥社区等多个街道社区都在推行类似“延时服务”工作制度,只是在具体的上下班时间有细微的差别。
不仅如此,东区绝大部分街道、社区还通过张贴公示栏、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公布社区服务热线、建立社区QQ群、社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搭建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间的联系“桥梁”,一旦居民提出办事要求,及时派街道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附近的工作人员去办理。
这种“延时服务”工作制度得到居民点赞。“很方便噻!”3月24日上午,团结社区居民毕利川,按照预约时间到社区顺利办理了棚改登记,“前几天网格员在小区登记,我在上班,今天正好有空。”
记者看到,团结社区已经累积了几本关于“延时服务”的工作资料,有工作会议记录、值班表、接件通知书等,还建立了严格的值班考核制度。
虽然“延时服务”增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部分没有额外增加津贴、补贴,但是在记者所采访的工作人员看来,他们都是志愿的,用吴小燕的话说,“反正就是一个原则,方便居民。”
也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谢德芳说,新源路社区会轮流安排工作人员在周六值班,并做好登记,如果哪位工作人员在其他时间有紧急事情,也可以按程序请假调休,大家都能理解。“我已经值了4天半的班,我家就在社区旁边的小区,值班不耽误事儿,也挺好。”
此外,因为新源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殷虹的家较远,所以每个工作日的中午,她都不回家,主动来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