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灵山猕猴12年伤万余人 曾吞食男婴睾丸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刘虎发自贵州贵阳
十多年前,几十只猕猴安家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但猕猴为游客带来乐趣的同时,副作用也渐渐显露出来:2010年时猕猴就已经壮大到500只以上,从2003年到2014年,十二年间猕猴们已“故意伤害”及“误伤”游客1.2万余人。为了控制猕猴暴增,景区管理方2013年启动猕猴分流措施,计划在三到五年内让公园内猕猴总数在200只左右。但这一行为时常遭到“爱猴”人士们阻挠。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灵长类专家组专家周江认为,黔灵山的猕猴不宜超过120只,数目太多猴群会为争夺地盘而“互伤”。对此,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支持分流黔灵山猕猴,“分流是动物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工作。目前,猴子们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公园外,在花果园、水口寺、喷水池等城区,袭击事件有增无减”。
在我国,四川峨眉山等一些风景区有猕猴可以亲密接触。但在市区能看到敞养猕猴的,仅有黔灵山一处。黔灵山猴也因此名气很大,被称为“灵猴”,成了到贵州、贵阳必看的旅游项目之一。贵阳市黔灵山公园面积约4.26平方公里,有白象山、檀山、大罗岭等6座主要山峰,园内设有一个占地46亩的动物园。这些“山大王”们的来历,和动物园有莫大的关联。据黔灵山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动物园笼舍中的几只猴子趁饲养员打扫卫生时开溜;此外,贵州省防疫站也有几只用做实验的猴子跑掉,到了黔灵山上“落草”。1980年时,猕猴的数量大概在30只左右,很怕人,不敢下山。
贵阳园林部门决定把这些猴子引下山来,吸引游客。通过喂食的办法成功诱导,猴子逐渐不再见到人就跑。猕猴成为公园内的一大特色,深得游客喜爱,为游客增添了许多惊奇和快乐。此后,通过有规律地喂食,改善了生活条件的猴群逐年壮大。到1996年,黔灵山猴的族群发展到了200只。到2010年,这一数量增加到了500只以上,最大的猴群猕猴数量超过200只。
长江商报记者在黔灵山公园内的“大罗岭尾峰贵阳动物园”大门附近看到,一块安全提示牌上写着“据我园统计,2004年至今猕猴伤人累计已达5927次,其中伤势严重入院治疗的有20多人”。记者根据园方逐年统计的受伤人数推算,警示牌应该立于2010年年中。随着一些携带着饼干、番薯、香蕉、玉米等食物的市民的到来,大量猴子开始聚集。公园保洁员说,这里和弘福寺、水井湾一样,都是猴群聚集处。在公园喂猴10多年的王女士说,她几乎每天都来喂猴,每月要花费1000多元。
猕猴30年增长400多只
猕猴数量的激增,也让它们的破坏力惊人。
猴子常待的地方,寸草不生。猴子不仅会扯地上长的草,还会啃树皮、树枝、嫩芽,这将直接导致树木死亡。此外,上世纪80年代公园几座山上常见的雉鸡、红腹锦鸡、鹰、相思鸟等三四十种鸟类,如今已难觅踪影。其原因就是数量众多的猴子掏鸟蛋、抓鸟吃,把鸟巢摇下树,鸟类在黔灵山难以容身。
长江商报记者在黔灵山采访时,见到一棵碗口粗的树从一个陡坡倒在公路上。管理人员说这就是猴子摇倒的。公园管理处副主任何明会在2008年曾见到一只重达30多斤的成年猪獾被一群猴子连咬带踢,推下山崖摔死。对于公园里偶尔出现的家猫,猕猴们也绝不放过,一拥而上又抓又咬,几下子就把猫弄死了。
在黔灵山公园,每年都要因为猕猴损坏灯杆、路灯、亭台楼阁屋顶等公共设施,投入大笔资金进行修缮。更为严重的是,猕猴伤人的事件逐年上升。据黔灵山公园管理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被猕猴抓伤咬伤的游客有72人;2004年共有253名游客受伤;2005年,受伤人数达505人;2006年伤人727人;2007年伤人首次突破千人,达1008人;2008年伤人1341人;2009年伤人1567人;而2010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604人。此后,猕猴2011年伤人1529人;2012年和2013年略有下降,受伤游客人数分别为1254人和1271人;到2014年又反弹至1480人。被“泼猴”所伤的总人数,到2013年即已突破万人大关,而此十二年来受伤的游客总数则达到了惊人的12611人。
猕猴伤人最多的时候在夏季,游客穿得少再加上此时猴子正值发情期,脾气很暴躁。有时一天竟能达到20多例。虽然猴子是野生的,但伤人发生在公园内,园方只能成立专门机构来处理相关事宜。
一进服务咨询部的办公室门,长江商报记者就看到了醒目的《受伤登记表》。讲情况、填表、救治,一条龙服务调解游客受伤纠纷,这也成了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分局黔灵公园治安派出所的日常工作。
最为严重的两起伤人事件,分别发生在2008年和2011年:一只猕猴摇下一根接近枯萎的树枝,掉落后将一名女游客头部击伤,该游客不幸成为了植物人,公园分三年赔付了近百万元;一个年仅8个月大的男婴由母亲换尿布时被一只猴子突袭,右侧睾丸被猴子吞食,以后生殖能力将大受影响,公园赔付医药费20多万元和损失50多万元。猕猴伤人带来的赔偿问题,成为黔灵山管理方的沉重负担。
12年伤人过万
猕猴减量计划屡遭阻挠
74岁的贵阳医疗器械厂退休职工孙大爷希望市民不要喂猴子。因为它们吃得多,繁殖就快,猴子猴孙爆棚,了不得。这与黔灵山管理方的想法是一致的。至少在5年以前,黔灵山公园就开始告诫游客:观赏猕猴一不要离太近,二不要逗打和投喂食物。
此外,贵州省林业厅、贵阳市林业绿化局等部门经多次召开论证会,认为黔灵山公园内的猕猴不应该超过200只,且明确反对市民和游客给猕猴喂食。但是,一些游客并不把警示当回事,经常用食物和饮料喂养和逗弄猴子。猕猴伸出爪子抢夺食物,会有不慎抓伤游客的情况;游客逗弄引起猕猴反感,猕猴则可能会转而攻击旁边较为弱势的游客,如妇女、小孩等。
一些把喂猴当作消遣和寄托的老人,成立了一个名为“黔灵山猕猴保护委员会”的团体,每天喂猴。管理方认为,这一行为引起其他游客争相效仿。这跟猴子伤人事件频发有正关系。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为了控制猕猴暴增,早在2000年,园方就使用软网和笼子,擒获了70多只猴子,送至合法饲养场。这减缓了猴群的增长速度。2009年,园方经贵州省林业厅批准,打算再次控制猴群数量,抓捕50只猕猴,却遭致“黔灵山猕猴保护委员会”激烈反对,要求园方立即停止抓捕猕猴的行动。
“他们认为猴子是野生的,我们公园管理部门无权决定这些猴子的去向。”一位公园管理处人士说。因为屡遭阻挠,猕猴减量计划一度搁置。公园将一些具有“暴力”倾向的猕猴关进铁笼,也遭责难。喂猴市民甚至将铁笼撬开,“救”走这些猕猴。
猕猴不宜超过120只
根据《黔灵山公园总体规划》,公园每日游客最大容量为2.1万人,而目前每日游客接待量为3万—5万人次,周末、节假日高峰期更是超过10万人次,已远超最大容量。人多,猴也多,拥挤不堪,难免产生摩擦。
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处长钟枋轩认为,远超公园生态承载能力的猕猴,对园内游客安全、生物多样性、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方面带来的是负面效应。野生动物专家论证后认为,必须对黔灵山散养猕猴总量进行控制。按生物量核算,其环境容纳量应为2—3群,100—150只为宜。而目前公园内已分为5个猴群,由于地盘太小,领地产生重叠,它们相互为争夺食物、地位和繁殖权大打出手。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灵长类专家组专家周江称,野生状态下每只猕猴需要0.5平方公里栖息地,四五百只猕猴就需要200多平方公里栖息地。即使没有天敌和半野生状态下,黔灵山也远远不能满足这些猕猴的栖息地面积所需,其所能容纳的猕猴理想数量为60只左右,不宜超过120只。
贵州省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站长冉景丞支持分流黔灵山猕猴。他表示,如此高的密度,对猴群不利,与人接触交叉感染,分流是动物管理者必须要做的工作。有市民不理解,政府就暂缓实施,结果猴子伤人越闹越凶。为猴所伤的主要是妇女和孩子,有的女孩脸都被咬掉一块肉。而且猴子们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公园外,在花果园、水口寺、喷水池等城区,伤人事件有增无减。
黔灵山公园管理处一位人士表示,2013年,痛定思痛的管理方终于启动猕猴分流措施,捕捉猕猴与国内具备猕猴饲养资质的动物园、科研单位进行动物交换、科研。园方计划在三到五年内实现散养猕猴控制目标,让公园内猕猴总数在200只左右。同时通过设置警示牌、开展人工定点定时定量投放食物等方式,减少猕猴伤人事件的发生,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是个未知数。比如,2014年度林业厅批下来可抓捕100只,但总有人“护驾”,抓捕起来很困难。而且猴群还在不断繁殖,每年会新增数十只。公园管理处一位人士说:“最爱伤人的是成年公猴。我们主要把它们抓走。但得悄悄进行,秘密转移,就像是打游击。”
编辑:SN117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