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问需于民 将扶贫帮困工作落到实处
“要感谢党和政府帮我修的新房子,住着比以前舒坦多了。”11月29日,家住黔江区阿蓬江镇石合村三组的童光荣说,他体弱多病、家庭困难,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相关扶贫政策和资金的帮扶下,住进了干净、整洁的新房。
全区像童光荣一样的困难户,通过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项目、资金住进新房的人还有很多。区扶贫办主任曾毅介绍,今年来,全区着力以构建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示范区为总体目标,进一步深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攻坚格局,开创了扶贫开发新局面。
筹什么钱办什么事
“扶贫,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筹什么钱办什么事的问题。”曾毅说,全区以编制贫困村整村脱贫规划为重点,深入相关街道镇乡开展摸底调查,贴近群众,问需于民,把整体扶贫规划与农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结合起来,在第一时间有效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召开座谈会,问计于民,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把整村扶贫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起来,形成相互推动、相得益彰的规划格局;张贴公示,把群众满意度放在第一位,形成科学性、群众性、操作性于一体的规划体系。
根据“项目总数确定资金总量、部门职责负责项目多少”的要求,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内容,做好规划项目。今年,在查漏补添的基础上,再次完善了项目规划,实现了“资金需求、部门联动、项目实施”的完美融合,开创了“以规划为统揽、有效解决资金瓶颈制约”的崭新局面。
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扶贫攻坚,就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每一分钱都用在群众身上。”曾毅说,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在环境改善上,突出抓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今年1-10月,全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5984户、24421人。探索实践了“154”深度贫困户兜底搬迁模式,按照“分户设计、到户规划”的要求,确立了全区149户484人兜底搬迁对象,目前完工率达96%。
在增收致富方面,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70%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资金的70%支持壮大1~2个特色产业,互助资金100%用于产业发展”的要求,全面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加快高端水果等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在太极-新华国家科技扶贫示范小连接片等重点区域新栽和改造猕猴桃1.7万亩、发展脆红李1.3万亩、保供蔬菜1.1万亩;做好乡村旅游发展,新编制乡村旅游连片扶贫规划2个,新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2个,新增乡村旅游接待户200户,接待床位1200张,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19人。今年,全区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营业收入4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2%、28%。全区共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4个、乡村旅游避暑纳凉点5处,乡村旅游接待农家乐400余家,接待床位4000多个。
深入实施创业扶贫、雨露技工、职教扶贫工程,免费开展贫困农民创业培训,动员贫困家庭“两后生”全部就读中高职,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培训吸呐扶贫对象就业,促进贫困人口创业就业。
完善机制巩固扶贫成果
抓好扶贫工作,完善体制机制是保障。全区分别成立了区、乡(镇)村三级整村扶贫领导小组、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完善资金筹集机制。每年争取专项财政扶贫资金5000万元以上、行业部门资金8亿元以上、社会扶贫资金2亿元以上,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安排在重点项目上,同时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日照对口帮扶部门、市卫生帮扶集团的汇报衔接,争取更大支持。完善科学管理机制,确保每一个扶贫环节推进落实到位。完善群众主体机制,按照群众意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记者 周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