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格窝村“四管齐下”摘“穷帽”

01.09.2017  14:08

 

位于黑水县东南部的慈坝乡格窝村,距县城芦花镇约66.7公里,平均海拔约3100米,是典型的高半山村庄。全村现有185户574人,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98人。以前,受交通不便、产业局限性大等影响,该乡发展缓慢;如今,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系列政策实施以来,格窝村整合各类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建设美丽村寨,扩大村集体经济,距离今年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目标为期不远。

路好村美

贫困村”摘帽为时不远

之前,户间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小路,出门风一吹就是一身灰,下雨路面又滑,出行很是不方便。”格窝村格窝组村民初江波如此描述过去的村子,“现在,在新村扶贫项目帮扶下,修好了入户路,漫天飞舞的沙尘不见了。在村民共同的维护下,村容村貌也更加整洁。户户通了水泥路,心情格外舒畅,就是下再大的雨,在村里走上几圈,脚上也没得泥巴点子了!

村扶贫项目不仅修通了入户路,方便了村民出行,还根据村组实际,在农户家门口修建了庭院,美化了全村环境,为村民们提供了活动场地。”慈坝乡副乡长郭建勇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格窝村精准脱贫整合各类资金700多万元,用于村羌活、中蜂等农业产业项目发展,提升道路、院坝、垃圾焚烧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新农村等,以扶贫项目、产业发展为依托,强化资金保障,为全村年底实现“村摘帽、户脱贫”的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转变观念

提升村民致富“精气神

村上有能力的人都出去找工作了。”格窝村村主任兰布告诉记者,村上经常组织村民开会,鼓励大家学习技术,摒弃旧思想,将“要我脱贫”转化成“我要脱贫”。而今,村民们纷纷主动学习挖掘机、电工等技能培训,为今后外出找工作打下基础。

据兰布介绍,在格窝村新村扶贫入户路项目建设过程中,有劳动力的村民实现了就近务工,工资每天80元至150元不等。“掌握了技术,到哪里都不怕挣不到钱。相信今年我一定能脱贫。”因缺资金、缺技术导致贫困的村民兰马叶,通过学习木工技术,在村里入户路建设中发挥了一技之长,还增加了收入。

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慈坝乡格窝村干群协力前行,干部多方寻找致富信息,不断更新村民“”思想,转变村民观念,村民们的勤劳致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共同发展特色产业,做大种养殖业的规模,力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早日过上“三好两富”日子。

人勤业全

集体经济再“扩容

集体经济是衡量贫困村脱贫的重要指标,藏香猪、凤尾鸡、黑水中蜂养殖成了格窝村集体经济脱贫的重要抓手,而今年种植的50亩羌活、50亩大黄,也承担起了格窝村的脱贫新希望。

与单纯流转土地不同的是,格窝村的村民以一亩地260-300元的价格做入股资金购买股份,等3-5年药材成熟销售后,以按股分配的形式来取得收益,这样的方式保障了村民们的收入,将钱抓在手上的感觉让村民们喜笑颜开,更有了脱贫的信心。

养殖大户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是村里的脱贫新方式。村集体经济的200箱中蜂由4户技术较为成熟的中蜂养殖户承包并无偿为贫困户教授养殖技术,8000元的承包费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我们村的情况是外出务工的人员较多,相比其他两个集体经济,藏香猪养殖更需要人管理,在与村民协商后,我们把藏香猪以村委会的名义承包给了公司。”村主任兰布说。

藏香猪养殖项目前期总投资66万元,圈舍及其附属设施建设35万元,围墙围栏10万元,其余21万元用于种猪和商品猪采购,购买商品猪200头、种公猪10头、种母猪40头。今年与养殖公司签订了为期4年的合同,养殖公司将以一头猪第一年55元,往后每年递增15元的价格,来返还集体经济,村民不需要在养殖藏香猪上花时间,在外出务工的同时又能增加另一笔收益。

今年,格窝村将把道路、产业等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做为精准脱贫的一项长效措施,在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同时,调结构,促增长,稳收入。尝到集体经济甜头的村民,也更加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武媛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