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摩的屡禁不止 80.6%受访者归因公交覆盖不全
近日,北京市开展燃油两轮摩托车、电动(燃油)三轮车违法整治行动,严打黑摩的。黑摩的无号牌、无证非法运营,造成城市安全隐患,但在很多地方屡禁不止。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1.24万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1%受访者曾坐过黑摩的,与此同时,73.6%受访者直言担心乘坐安全。
73.6%的受访者表示黑摩的无视乘客安全
调查中,对于黑摩的的看法,42.8%的受访者表示其“快捷、方便、便宜”。但更多的受访者表示黑摩的存在诸多问题,73.6%受访者指出其无视乘客安全、48.3%受访者表示黑摩的影响城市交通秩序。
北京市太阳宫地铁站的黑摩的司机赵峥向记者介绍,很多在附近上班的白领早上一下地铁都会乘坐黑摩的,地铁站离公司还有一段距离。“很多人觉得走路迟到罚扣工资不值,而出租车较贵不说,还停不到楼下。我们可以直接将乘客送到楼下,有的人还直接包月呢”。
对于“黑摩的”叫法,也在地铁站附近“拉活”的62岁北京老人刘福顺(化名)并不认同,“我的老人残疾人证、驾驶证、摩的牌照三证齐全,符合正常驾驶条件,不属于‘黑摩的’”,但北京市明确规定,三轮电动车只能自用,不能用于运营。
“我每年都会体检、年检,遵守交规,保证正常驾驶,绝不多拉快跑”,刘福顺补充道。
赵峥告诉记者,确实有一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同行。不久前,一辆黑摩的跟一辆黑出租车相撞,双方都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到现在黑摩的司机还在医院里,因为违法在先,在正当权益面前双方都很尴尬。
南开大学社会系老师秘舒强调,黑摩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因为它不是在正规管理下运营,从业人员的组织性较差,管理混乱,会对交通秩序有一定影响,引申出来就是安全问题。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小武介绍,黑摩的基本上在不同城市的不同阶段都普遍出现过。这背后有两个主要的背景,第一,相比较于正规的的士,摩的确实更灵活更方便,召之即来,也便宜不少,有市场交易的基础;第二,黑摩司机包括城郊农民、下岗工人等,摩的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谋出路的方式,所以从供需两方来看都有存在的基础。
胡小武也指出,摩的存在有客观基础,但是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现有的出租车运营市场也会产生干扰,出租车一般要交份子钱,非法的黑摩的太多会扰乱正常有管制的出租车市场。在我国,有一些地方经过政府的大力整治之后,成规模性地减少,但是可以看到,各地屡禁不止。
安全隐患只是其一,调查指出,到处乱窜的黑摩的还存在“宰客”(38.1%)、“无证经营和驾驶”(29.8%)和“聚集容易引发拥堵”(13.4%)等一系列问题。
黑摩的屡禁不止,80.6%受访者认为在于公共交通覆盖不全
虽然受访者明确坐黑摩的要承担很大风险,但仍然屡禁不止。
原因在于,94%受访者认为是它确实给出行带来了方便。
但80.6%受访者指出还在于公共交通覆盖的不够全面,71.2%受访者表示是执法力度太弱。此外,还有快捷方便、不怕堵车、惩罚成本低、非法营运利润高、从业成本低和管理成本高等原因。
太原市民张健介绍,在太原基本没人乘坐摩的。因为遍布的公共自行车站点非常方便,“一小时之内免费,一小时之外加收一元钱,摩的没有市场”。
秘舒认为黑摩的很难禁止。公共物品在提供上有缺失,能够弥补正规的提供体系之外的交通工具,肯定是符合大家需求的,一味地明令禁止,不改善公共物品的投入,不能真正通过满足大家的需求进行引导,就无法禁止。有保障的公共交通的提供和没保障的摩的,同等情况下大家肯定会选择公共交通,但是当公共提供缺失的话,民众就一定会选择替代性的。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赵坚认为,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摩的又便宜又方便,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公共交通也不太可能支撑非常分散的居住,不可能在所有的小区门口都有一个公交站。所以摩的有它正面的意义,只要是交通都是有风险的,不能简单的禁止,而要考虑怎么管理的问题。
对此,受访者也认同黑摩的不能一禁了事。要改善这一问题,86.3%受访者建议扶持生活困难的摩的经营者,67.9%受访者认为应对摩的从业者进行管理培训、63.2%受访者还表示要对摩的的交通违法从严处罚。除此之外,有步骤地完善公共交通、逐步实现交通站点无缝对接、发动社会力量宣传文明乘车、增加出租车的运力等被认为是根治黑摩的乱象的根本措施。
赵坚提出,黑摩的合法化后,在具体的管理方面,应该从车本身的质量标准、发动机配备标准、速度标准等出发,继而考虑哪些道路是可以行驶的,加强管理。
胡小武认为,给出一部分摩的指标也是优化出租车供应的一种选项,这些人有自食其力的愿望,如果政府过分打压,也不利于社会治安。交警部门和城管部门应该有力地疏导,将摩的登记在册,出问题的时候市民也可以追查,有序合理管理控制摩的的发展,将黑摩的没有行政成本地“漂白”。
参与调查的受访者中,一线城市所占比例为30.3%,二线城市比例为18.7%,三线城市比例为31.1%,四线及以下城市比例为19.9%。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