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初:成都新一轮改革要打破“西部宿命”

13.01.2014  14:21

  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要讲话 唐川平主持 葛红林于伟等出席

        【核心提要】

        全面深化改革——

        “为何要改?

        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有三方面考量:大势推动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群众期盼改革。抓住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得到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成都、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成都。

        “改些什么?

        总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将坚决地破、坚决地改。

        总体构想是: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以改革创新为源动力助推转型升级,以转型升级为主方向牵引改革创新,努力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重点是:第一,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推动理念和观念变革;第二,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着力抓好经济领域重点改革;第三,以“体制创新”为核心,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第四,以“流程再造”为突破,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五,以“先行先试”为导向,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第六,以“制度完善”为基础,切实抓好民生领域改革。

        “怎样去改?

        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路径,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社会推动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三是正确处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依靠群众和为了群众的关系。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12日讯(张魁勇 华露艳 记者 侯青伶 代朗 漆奇 杜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12日上午在金牛宾馆闭幕。

        闭幕大会应到委员638人,实到609人,符合《政协章程》规定。

        闭幕大会的执行主席唐川平、徐季桢、侯一平、金嘉祥、李铀、戴晓雁、杨小英、付毅、罗霞、颜安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前排就座。

        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

        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在闭幕大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是在成都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谋划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会议。会议期间,各位委员紧扣中心、围绕大局,积极参政议政,踊跃建言献策,充分展现了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履职意识。这是一次发扬民主、增进团结的大会,是一次同心奋进、共谋发展的大会,对于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新初说,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融入大局、主动作为,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为促进成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新时期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大家过去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黄新初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一座城市漫长的发展道路中,也总有紧要的几步。当前,成都发展的航船就来到了这样一个必须攻坚破难、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全党全国上下正按照中央决策部署,谋划启动新一轮改革。面对新形势,成都怎么办?成都市委经济工作暨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走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前列。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这个主题,黄新初从“为何要改”、“改些什么”、“怎样去改”三个方面作了深刻阐述。

        黄新初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的整体潮流,是当代中国的鲜明特色。具体到成都,全面深化改革有三个方面的考量:一是大势推动改革。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有两个方面需要牢牢把握:一个发展大势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另一个发展大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正处于从东部率先发展的“第一个大局”向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第二个大局”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成都作为中西部经济总量最大的副省级城市,通过挖掘改革潜力、释放改革红利,有望像当年深圳通过改革开放带动“第一个大局”那样,成为支撑和引领“第二个大局”的支点城市、龙头城市。二是问题倒逼改革。35年来,成都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跃升。当前成都市在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方面面临的制约愈发明显,已经进入资源要素“紧约束”时代,生产成本上升和承载能力受限的“双重挤压”,倒逼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三是群众期盼改革。改革为民、改革利民,是贯穿过去35年改革实践的一条鲜明主线。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面对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黄新初说,研判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抓住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得到一个活力更加迸发的成都、一个发展更加向好的成都、一个公平更加彰显的成都;失去了这次改革机遇,我们将失去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将失去民生改善的坚实支撑,归根结底将失去现代化国际化的美好未来。

        黄新初强调,成都新一轮改革“改些什么”,事关改革的努力方向,事关改革的奋斗目标,也体现着改革的胆识和气魄。总的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将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具体推进中,将坚持“发展牵引改革”“问题倒逼改革”的逻辑,根据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改革的题目,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成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