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初:成都新一轮改革要打破西部宿命 调整结构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发表讲话
原标题: 黄新初:成都新一轮改革要打破西部宿命 重点改革经济、民生领域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总有一些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在亿万中国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进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航程。一座城市漫长的发展道路中,也总有紧要的几步。当前,成都发展的航船就来到了这样一个必须攻坚破难、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处。”
——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陈明玥 陈俊 摄影 方炜)1月12日上午10时,成都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举行闭幕大会,会议第三项议程为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讲话。
在对此次会议进行简短的总结后,黄新初代表成都市委,对参会委员在过去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起身鞠躬致谢。随后,黄新初做了题为《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谱写成都发展转型升级新篇章》的讲话。 “当前,成都发展的航船就来到了这样一个必须攻坚破难、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要处。”面对新形势,成都怎么办?黄新初明确表示,成都将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走在全国新一轮改革前列。
>>“改些什么”
经济、民生成改革重点
成都新一轮改革“改些什么”?黄新初说,总原则是: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将坚决的破、坚决的改。具体,需要从“推动理念和观念变革”、“抓好经济领域重点改革”、“加快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抓好民生领域改革”这六个方面去做。
打破“西部宿命”
在改革的具体内容上,将把“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推动理念和观念变革”放在第一位。“人最根本的创造力,来自于思想的解放。”黄新初说,当前成都市干部中还存在着对发展环境和形势变化认识不清的问题,有的墨守成规、盲目自满、安于现状;有的干工作存在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缺乏创新履职的激情和主动革新的勇气。对此,将大力推进理念和观念变革,夯实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
他强调,要改革,成都首先要打破“西部宿命”,克服“求稳心态”,挣脱“惯性束缚”。黄新初承认,成都地处西部内陆,客观上存在改革开放的区位劣势。但他表示,只要我们消除封闭保守的内陆心态,放下先天不足的思想包袱,敞开大门、主动出击,完全可以在各地竞相改革开放的格局中闯出一片天地。“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变革,怕变、怕乱、怕错、怕险都将一事无成。要大力弘扬敢为全国先、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把改革作为发展的最强音,大胆去闯、放手去干,不断推动我市改革开放事业向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拓展。”
产业结构调整,成都将从三方面发力
在提到经济领域重点改革时,黄新初说,当前成都市产业结构总体呈现出符合工业化中后期特征的“倒金字塔”形态,但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他向与会委员表示,下一步,成都将突出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持高端化的产业发展取向,着力构建以都市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二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选择有条件的市属国有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试点,同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放宽准入条件、简化审批流程、完善服务体系上拿出突破性举措,“下决心消除‘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进一步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三是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特别是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把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纳入政绩考核。
在民生领域改革,黄新初提出,成都将着力完善社会保障、社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三个方面的制度体系。比如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市级统筹,深化医保付费方式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改革;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加强城乡住房保障,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保障对象,构建梯阶型、递进式住房保障体系;推行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和备案管理制度等。
>>“怎样去改”
成都将成立改革领导机构,抓紧出台改革方案
“中央已经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省上也已着手研究这个问题。成都将参照中央和省上的做法,研究成立改革领导机构,抓紧出台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统筹推动。对暂时看不准或条件不成熟的改革,我们将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走一步看一步,一点一点摸索,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确保改革健康有序推进。”黄新初表示,当前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因此要正确处理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我们将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只要看好了、认准了,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胆子大可能带来突破,但也必然伴随步子不稳的风险。我们改革中将强化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努力。重点是要坚守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底线,在改革时机、重点、力度等选择上,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和经济安全,形成改革发展稳定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