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鸡汤文灰色利益链:传销式诱导用户转发获利

18.05.2016  11:38
核心提示:  当微信日益侵入人们生活的同时,各式各样的朋友圈转发文章也活跃在日常中。   每天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种鸡汤文     当微信日益侵入人们生活的同时,各式各样的朋友圈转发文章也活跃在日常中。

  每天打开微信,总会发现朋友圈被各种鸡汤文、养生帖刷屏,标题往往是这样的:《生活的坑往往是自己挖的》《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抑或是以专家学者口吻告诫你:《人生不得不提的30个忠告》《这五种食物千万不能吃》……

  同时,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必转”等标题也让人不胜其烦。这些泛滥网络的文章大多由发布者拼凑而成,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些被转发的文章背后,暗藏着虚假广告的“转发”产业链。鸡汤文除了制造垃圾信息,内置的广告还会给网友带来误导,甚至就是一场骗局。

   “心灵鸡汤”变成了“毒鸡汤”

  网络上的“鸡汤”一词,源自于美国人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维克多·汉森创作的励志作品集《心灵鸡汤》,喻指“充满知识与感情的话语”。然而,过去散发过无数正能量的“鸡汤”,如今却在社交网络乱象中变了味儿。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鸡汤文在诱发网友转发的背后,还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

  宋瑜的父亲于去年6月申请了微信号,此后每天都会给她和朋友圈转发大量的养生和心灵鸡汤文章,最多的时候一天二三十条:

  《人生要交的四位朋友》《枸杞搭一物抗衰老,胜过吃唐僧肉》等此类题目被刷屏。

  但宋瑜想不到的是,父亲的热心转发可能是在替别人“挣钱”,更有可能会害人。

  《这样减肥,10人有9人成功》文章下方链接为“血钻野燕麦”,广告宣称“进口阿拉伯,服用20到40天,能持续生长4至7厘米”,并可免费领取。

  而一旦在广告页填写了电话、住址之后提交后,次日客服就会打来电话,称产品从武汉邮寄过来需要邮费及材料费共计200元。

  某媒体记者在收到了“血钻野燕麦”后,发现包装盒上写有代收200元。快递人员却表示,商品寄过来的邮费已经付清,为18元。

  类似“血钻野燕麦”的骗局还在继续,他们很多都隐藏在鸡汤文当中不易被发现。

  一般情况下,鸡汤文头部和尾部有很多广告,大部分跟文章内容相关,比如讲健身的文章,头尾部的广告就会是丰胸、减肥等等。在文章尾部都带有产品推广链接,只要点击这些推广链接就会看到相应产品的功能介绍和购买链接。

  在购物平台上几十元包邮的减肥茶、保健品等,同品牌、同规格在朋友圈里可以卖数百上千元,利润在十倍以上。

  据了解,如今“横行”社交网络空间的鸡汤文大多分为两类,一类是“哲理型”文章;另一类是“科普型”文章。

  它们大多拥有同样的特点,即随意复制未经核实的内容,且为了吸引眼球,往往还掺杂着各种猎奇、色情等内容,让网友反感的同时也造成网络空间的严重污染。

  可以说,对于一些素养不高、信息辨识能力不强的消费者而言,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毒鸡汤”。

   违规广告的“必争之地”

  相对于报刊、电视及网站,以自媒体为主的社交网络渠道,缺乏专业广告审核机制,因此也就成为许多违规广告的“必争之地”。

  在朋友圈看到的鸡汤文,绝大部分是通过类似广告联盟的任务平台来分发的。用户只需要关注某一公众号并注册,即可转发文章或者视频,根据浏览量、广告点击量来获得收益,甚至可以参与广告分成。

  “转发分享文章就能赚钱,1分钟赚1元,躺着月入万元。”这样的广告语在网友的微信群以及朋友圈里屡见不鲜。据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广告多由鸡汤文第三方平台所发,为了诱导用户转发文章,转发者可以获得一次0.01到0.06元的收益。用户还可以招收下线,从而分享下线转发文章所得收益,构成了一种类似于传销的“病毒式”传播网络。而在这个过程中,一篇转发10万次以上的文章,内容分发平台约可获得3万元的灰色收入。

  记者通过某购物平台搜索“朋友圈转发文章”,可以搜到很多商品,价格从1元至9800元不等。

  曾经做过半年转发文章业务的网友“温水杯”透露,平台和转发者的收益都来自广告主,转发者拿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据他介绍,2013年左右,各类的转发平台开始在微信中出现,去年达到竞争高峰。“微转淘金主要接一些不能在正规平台投放的保健品广告。”微转淘金转发平台负责人王业武介绍,该平台广告主要按三种方式付费,一种是按文章点击量,通过文章将广告转入到产品页面,0.5元每次;二是按阅读量,把产品写在文章里面,加入产品和个人QQ微信号,一次阅读0.35元;还有一种是留电,广告上会让消费者留电话,平台再以每个电话60元卖给商家。

  在微转淘金平台,王业武把保健丰胸美容产品归类到高风险广告,每点击一次,广告主需付0.5元。广告主商通过预付费“充值”方式交费。比如某保健品广告1个月的预算是5万元,广告主就先充值5万元,然后按文章点击量消耗,等消耗完了再进行充值。

   利用程序违法难监管

  网络安全专家指出,鸡汤文已经开始逐渐取代电视购物,成为劣质保健品、假冒伪劣药物、减肥健身类产品的营销渠道。由于缺乏监管,虚假夸大广告效果,其产品质量甚至会更差。

  王业武也坦言:“想赚钱,就要打擦边球。”一些类似微转金的平台还涉及到传销,转发文章按照倒金字塔结构逐一分成,越往上层的用户拿到的分成也就越多。他称,微转淘金平台主除了减肥,保健品广告,还有风水类的貔貅及高仿手表广告,这些出现在电视购物上的广告,如今都转战到了微信朋友圈。

  “只要给钱,啥广告都可以投”,加上转发即可赚钱,则诱导网友在朋友圈大量转发虚假广告,往往使其呈放大效应。至于产品质量,一位平台负责人表示:“不会检验你产品的真假,因为鸡汤文广告本身就有打擦边球似的嫌疑。只要产品不害人害命,别的都没事。”

  “朋友圈的干扰越来越多,只能说明这里面有问题。”一位网络安全人士表示,三四线城市及刚使用微信的中老年人喜欢转发一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及养生鸡汤等文章,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在文章当中植入虚假广告,以此牟利。

  微信也并非对此放任自流。2016年3月10日,微信公告称,将对“转发赚钱、刷分刷榜类”的诱导行为进行处罚,处罚形式包括删文、限制账号部分能力或封禁账号等。

  对此,微信团队回复称:“很多转发平台所进入的均是外部链接,微信有相应的管理规范,主要的措施还是依据用户举报。”

 

  整顿措施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并未摧毁“鸡汤文”背后的利益链条。专家认为,究其原因,主要是腾讯官方对“鸡汤文”的整顿以接受举报和提示风险为主,监管往往滞后且无力。

  专家却认为对于转发平台的监管一片空白,“程序本身不违法,但利用程序干违法的事儿,却很难监管”。

  然而,鸡汤文及“虚假广告”领域并非“监管真空”。去年9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广告法正式实施。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督管理司司长张国华明确指出,在微信上以盈利为目的违法广告发布者,将根据新广告法查处。同时,张国华也坦言,对于朋友圈和个人公众号上发布的广告,还无法通过工商系统抓取等功能主动监管,但可根据举报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

  尽管鸡汤文易被无良商家利用,但专家认为禁止鸡汤文没有必要,打压新媒体更不可取。最重要的是创新社会治理思维,把新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广告纳入法治的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