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狂魔”又献礼: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

30.09.2019  15:05

  原标题:“基建狂魔”又献礼: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

  人民日报客户端 宋豪新

  9月30日上午,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面建成交付,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隆重献礼。

  赤水河红军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是四川南向通道建设中川黔大通道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关键门户。

  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是新时期四川省南向大通道布局中,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建设的一条在建高速公路。

   第一高塔 第二大跨

  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长2009米,主桥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该桥四川岸为隧道式锚碇,长78.35米,主墩索塔高228.5米,桥位位于古蔺县太平镇。贵州岸为重力式锚碇,主墩索塔高243.5米,桥位位于习水县习酒镇。该桥由四川省铁投集团投资、四川路桥集团承建。

  该桥凭借1200米主跨,高243.5米的主塔,成为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

  同时,大桥屹立壁立直行、挺拔千仞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桥景十分壮观。

   工期缩短18个月

  为优质、安全、高效完成赤水河红军大桥建设,项目针对山区特大型桥梁建设探索研究了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随着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等的相继应用,使赤水河红军大桥索塔工期从传统的一年多缩短到9个月,节约成本260余万元。其中,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现已在全国其他大桥推广应用。

  屹立在悬崖峭壁上的超大跨径桥梁,建设各环节更不能有一点疏忽。项目运用BIM技术、可视化智能远程监控系统、人脸识别门禁管理系统、云建造施工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运用,实现全桥联动,“360度”无死角监控。

  这座大桥还引进了国际先进理念,运用欧盟HSE,即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系统和完善的奖惩制度,用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激活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部细胞。

  通过科技创新,工艺工法革新,全桥工期比预期缩短18个月,技术革新创造经济效益达5000万元以上,同时也为同类型桥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增南向出川大通道

  作为古蔺至习水段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更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让四川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同时,将有效地落实交通扶贫政策,有力地带动红色旅游扶贫产业,为乌蒙山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强心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大桥的建成还将进一步完善区域路网,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增强川南、黔北、渝西等地的经济联系,深化地区分工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沈昭平介绍说,这座桥位于红军四渡赤水中三过古蔺的太平镇渡口,是红军伟大长征的现实见证,大桥的建成更是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发扬。

  大桥的建成,极大改善沿线23个乡镇216个村80万人口的交通出行条件。过去古蔺县太平镇到对岸习水县习酒镇需要绕行2小时车程,现在大桥建成后两岸通达仅需10分钟。

点击进入专题: 美好生活70年巨变-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浪新闻特别报道

责任编辑:王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