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2013 展望2014】一府三乡 魅力通江

10.02.2014  17:55

  “早就听说王坪烈士陵园建设的很不错,今天我带我全家人来参观,果然名不虚传,环境优美,气势磅礴。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来缅怀革命先烈,因为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1月27日,游客赵旭江一家在参观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后,感慨万千。

  2013年,我县按照市委“进中求快、攻坚突破”和“构建五大体系”的要求,重点打造毛浴古镇、诺水河等 六大旅游景区,着力建设红色体验、观光科考、休闲养生三大旅游精品线路,实现了全县旅游事业加快发展、攻坚突破。全县共接待游客189.7万人次,同比增长23.18%,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1.6%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33.87% ,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0.1% 。

  

八方游客“红军故里行”

  “通江红色资源丰富,红军文化厚重,从中可以解读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感知敢于牺牲的伟大精神,欣赏罕见的战争宣传艺术,体验跋山涉水的战斗意志,捕捉革命历史的回音……”近日,游客李永红游览完通江县城-毛浴-沙溪-王坪等各景点后感慨到。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的通江,“红色”资源十分丰富:红军入川第一镇、空山战役遗址、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随处可见的红军石刻标语、红军训词诞生地……虽有众多“红色”资源,但对一直以农业为支撑的通江来讲,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起来并转化为优势资源、壮大旅游产业,是一个崭新的大课题。

  为此,通江突出“川陕苏区首府”这一核心,树立“红军故里行”红色品牌,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进行了修缮;建设和改造了10余条景区路,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集镇,使红色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群,形成整体景观;成立了红军文化研究会,组织文艺创作人员收集、整理和创作了一大批红色题材故事;成立红色文化宣传队,创作《石破惊天》、《红色天使》等一批节目并捧回省级大奖;开展吃红军饭、走红军路、演红军戏、唱红军歌、重走红军路等一系列红色体验活动……

  目前,通江初步形成了以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为中心,辐射全县红色景区的“红色旅游”网络,各红色景区(点)游人如织,红色旅游激活了全县旅游经济的一池春水。

  

四海游客“诺水洞天游”

  “通江不仅保留了原生态,还进行了科学开发,并且有美味的食品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真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游客高艳在通江游览后感慨到。

  走在空山国家森林公园,遮天蔽日的绿让人犹如置身仙境;游览诺水河,神秘奇特的溶洞和惊险刺激的溶洞漂流让人叹为观止;进入陈河,不仅能饱览群山云雾缭绕的胜景,还能品尝美味的银耳佳肴;徜徉一个个生态乡村,吃生态食品、享农家乐趣的乡村生态游让人流连忘返……

  

  绿色、生态是通江的真实写照,也是通江的独特优势。为此,我县围绕生态绿色游理念,按照“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原则,编制了全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加快诺水河景镇和“县城-诺水河-临江丽峡-空山天盆”体验式观光旅游线建设。

  “我县按照‘城是宜居宜游区,乡是绿色生态园’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让城乡处处有美景。”通江县旅游局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通江正以交通围绕旅游先行、产业围绕旅游发展、商贸围绕旅游布局、城镇围绕旅游建设、社会管理围绕旅游服务、全民围绕旅游参与的大旅游理念,全域发展旅游。力争2014年,旅游人次达到260万人次,旅游收入实现16.5亿元。

  记者手记:一府三乡,魅力通江。通江立足建立“三区一城”的定位,充分发挥王坪、诺水河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的作用。通江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生态绿色资源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通江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蒸蒸日上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一个追赶跨越,奋发赶超的良好态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全县旅游兴县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