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天全河 二郎山下生命之源

17.01.2014  18:04

  青衣江上游,天全县境内,流淌着一条河流。

  天全河,是天全县乃至它所流经地区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它养育着这片古老土地上的众多生灵。

  从古斯榆之地到土司治所,从古徙(音“斯”)人到高、杨土司后代,天全河流域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魅力。

  从二郎山下的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从天全的民俗文化到十八道水的山歌,千百年来,天全河的滋养,让天全河流域发展出闪耀的魅力。

  

二郎山下的乡村风光

   生命之源   民族交融之地

  天全县地处盆地与高原的过渡地带,又在藏彝走廊之上,因此,天全河流域内,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在人口数量上的演变异常突出。

  据《天全县志》记载,天全境内现有姓氏154个,本地姓氏无从查考。历史资料记载,唐朝末,高、杨二氏进入天全,世袭土司700余年,人口不断繁衍,成为大族姓氏。

  天全姓氏分布,以高、杨为主体。高氏以原土司辖地始阳为中心,分布县南乐英、新场等乡镇;杨氏以古碉门(今城厢镇)为中心,向县北发展,分布于老场、仁义等乡镇。境内其他姓氏,多以同姓聚居,并以姓氏命名居住地。如新场乡韩家坝以韩姓为主,乐英乡王家营以王姓为主,始阳镇柳家沟住着柳氏家族。还有向家大院,邱家大院、胡家大院等地名称谓……

  很多人选择在天全河流域居住,与天全河流域的丰富资源有着密切关系。不管是原来的少数民族,还是外迁而来的汉族,他们在流域内安居乐业,进而创造出与中原文明同时进行又有着自己特色的独特文明。

  如今,天全县被誉为“二郎山下明珠城”、“熊猫故里”,“中国最美的人文景观大道”——国道318线贯穿该县全境。

  光阴辗转,河畔的遗存还诉说着那段天全河作为生命之源的过往。

   人文景观   二郎山下好风光

  冬日的二郎山山顶,冰雪覆盖,呈现了一个美丽的白色世界。

  天全河上游的风景,包括二郎山、喇叭河、红灵山、白沙河等景区,具有雄伟、险峻、神奇、韶秀、清幽的风貌。

  在天全河上游,二郎山下,有边茶古道、盘山公路、隧道景点、门坎山“鸽海”(珙桐林)、黑燕沟石林、聋吧沟瀑布群等景点。随着盘山道的千回百转,可见飞瀑、流泉、熔岩景观、植被景观。每年五月,大小杜鹃盛开,红、兰、紫、白交相辉映,绚丽多彩。

  而喇叭河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原始风貌,有贝母山岩壁、大峡一线天、喇叭河跌水群等景点。天全县紫石乡境内的红灵山,植被保护完好,悬泉瀑布,庙宇众多,大小景点60余处,山顶可观云海、云瀑、佛光、海市蜃楼,看日出、日落,赏“日月同辉”奇观,景观最突出的特点是巍峨险峻,千姿百态,奇幻瑰丽……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让天全河呈现出独特的魅力。

   十八道水,山歌嘹亮

  上世纪50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唱遍全国,从此二郎山闻名于世。实际上,除了《歌唱二郎山》外,天全河流域内,还有着令人神往的山歌文化。

  据《天全县志》记载,山歌艺术在天全河流域内源远流长。上世纪60年代,天全山歌王李焕章进京为毛主席献唱。1956年,民歌《万朵红花一根藤》在四川省民歌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被选中到中南海为中央领导演出;2002年农民歌手程培贤到成都,为中央领导演唱山歌。

  天全河流域内的仁义乡更是山歌艺术的发源地,据说,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居民聚集演唱山歌的风俗。

  二郎山“十八道水”山歌受地域的影响,曲谱多以五音节为主,歌词多为四句,唱法多样。既有藏族歌曲的粗犷、阳刚、豪放,又有陕北民歌那种苍凉。“十八道水”山歌为广大群众喜爱,对天全县的山歌文化传承有领军作用。

  2001年,山歌老艺人们组成了农民艺术团,取名为“十八道水艺术团”;2004年2月,仁义乡被省文化厅授予“四川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称号;2007年5月,该乡山歌文化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10月,该乡被文化部授予“山歌文化艺术之乡”……

  如今,在天全河流域内,“十八道水”的歌声依然嘹亮。

   红色文化,天全人的精神财富

  天全河流域内,红色文化也相当厚重。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天全待了108天。

  如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保护完好,均为四合院民房(清代建筑风格),基本保持了原始面貌。总政治部的墙上还保留着“天下为公”的红军标语,旁边还有一口“红军井”,现在井水依然清澈、甘甜可以饮用。

  据目前资料考证,仁义乡程家村红四方面军总部、总政治部遗址,是保存较完好的红四方面军军政首脑指挥中心之一……

  这是天全河流域的财富。

  带着红军长征精神,天全人民在“4·20”芦山强烈地震带来的沉痛中坚强站立,建设美丽新家园。

   天全多姿,吸引文人墨客无数

  天全河流域的生态、历史、文化,千百年来,都吸引着文人墨客前来欣赏。

  2000多年前,汉代的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斯榆之地纳入帝王的版图。

  宋代,苏东坡到雅安拜见雅州太守雷简夫,在天全县城外的文笔山上留下“天然图画,蜀中全景”的字样。如今,在文笔山上还有景苏亭遗址。

  1940年,著名美术大师张大千西康之行,为二郎山的风貌神韵所感染,作国画《二郎山》,苍翠险峻跃然纸上,并题诗“横经二郎山,高与碧天齐,虎豹窥阊阊,爰猱让路蹊”……

  被天全河流域的自然和人文所折服的文人,无法一一列举。不过,天全河流域内的“文气”却一直呈现着勃勃生机。

  在天全河流域内,有一个“文学圈”,圈内人士为文字痴迷,为文学而热血沸腾。

  在这个“文学圈”中,有既是医生又是作家的李存刚,有诗人何文,还有代学宁、杨贤斌、杨艳萍、王志勋、龙晓勇……

  每一个作家,每一个诗人,都根植于天全河流域,继承着二郎山雄风,传承着天全河流域千百年来的人文精神。他们用文字、用艺术,展现着天全河流域的更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