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7.03.2018  20:44

3月25日,由中铁二院主持,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共同完成的《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鉴定会在成都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崔鹏,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梁文灏、王思敬、多吉,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李文纲、许再良以及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11名学术专家共同鉴定,一致评审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伴随西部高速铁路的加快推进,岩溶问题成为影响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完全绕避岩溶问题几乎不太可能,岩溶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可忽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铁二院结合高铁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岩溶问题,主持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形成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并成功应用。

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揭示了复杂岩溶发育的宏观规律及其主控因素;首次采用大型实体模型试验再现了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演化的全过程,揭示了岩溶地面塌陷水动力机理;建立了高速铁路岩溶工程地质分区;发展了高速铁路勘察设计的岩溶地质理论。

该科研项目引进并创新了高分航遥、无人机勘察、多孔对井间电磁波层析成像、轻便型全液压钻探及超深覆盖层多参数原位测试等勘察新技术;提出了不同岩溶分区的综合勘察技术,构建了高速铁路不同勘察阶段各类工程岩溶综合地质勘察技术组合模式;形成了高速铁路复杂岩溶“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技术体系。

该科研项目揭示了高速铁路岩溶地质风险的控制因素,确立了岩溶地面塌陷、隧道涌水突泥、大型溶洞失稳、危岩落石等不同岩溶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

该科研项目首次提出了岩溶致灾成因分类并揭示了岩溶致灾因子与高速铁路选线的关系,创建了控制高速铁路选线的岩溶致灾因子体系,提出了岩溶减灾选线原则和线路方案定量综合比选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减灾选线方法体系,创新了高速铁路岩溶灾害防治技术指导原则,为高速铁路建设规避岩溶灾害系统性风险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该科研项目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综合勘察与减灾防灾的成套技术体系,为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技术支撑,已成功推广应用到贵广、沪昆、贵南、渝昆、渝湘等高铁建设勘察设计中,有效地规避了岩溶灾害风险,降低了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工程投资和勘察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梁文灏院士在评议时称赞,此项科技成果凝结了二院几代人的心血,对地质勘测领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进行了精深、精细的高度总结。以往地质勘测是一孔之见,可靠性稳定性不够,而中铁二院提出的方法极大提高了勘察设计质量,特别是对线路的选择、隧道重大工程控制点的位置等方面,达到了精细化的程度。

崔鹏院士表示,《高速铁路复杂岩溶勘察成套技术及应用》是设计、科研、教学单位经过数个项目培育的共同成果,经过施工单位应用,体现了上中下游的有机结合和贯通创新价值链的研究。中铁二院把风险勘查和设计选线融为一体,是当今防灾减灾理念运用上质的飞跃。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工程领域有很好作用,还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铁路、公路、石油管线项目减灾上具有推广运用有价值,为国家战略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