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迎来大变革时代 应试指挥能否“下课”?

27.12.2013  13:53

  “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2013年,教育部对传统的高考 招生 制度发出“最强”改革的声音。日前,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将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由教育部发布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透露出的相关信息引发社会热切关注。

“文理不分家”,是增负还是促进培养“全才”

  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的那一天起,沿袭30多年的文理分科的高考形式,即将“寿终正寝”?在教育部推出的高招改革方案中,这一条引起的争议最大,可谓众语喧哗。

  在北京海淀区一所中学读初三的温菁菁坦言:非常担心自己的命运。“我从小逻辑能力就很差,对理化科目一点兴趣都没有,属于典型的‘偏才’;原本的打算也是高二读文科,将来选择文科专业。现在我们这一届很有可能赶上文理不分科,我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的总体成绩,对未来感觉很惶恐。”

  林静是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她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优秀,学科成绩也比较平均。对于今后或取消文理分科的高考改革,林静认为,过早的文理分科导致“专才”多,而“通才”少,文理不分科会对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起到积极作用。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这是大势所趋,基础教育就是应该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家网站做了一个调查,多数网友担心,“在改革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还是不要轻易变动,要不然会让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更重”。

  事实上,取消文理分科可谓老生常谈。全国多地都曾有过高考文理不分科的尝试,但最后均无果而终。如广东在自1999年到如今的10年间,经历了数次改革,从不分文理的“3+X”到折中选择的“3+大综合(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到2010年最终取消X科完全恢复为有文理划分。而另一个高考改革的前沿省份江苏也曾在文理不分科的尝试中败下阵来,大综合模式只实施了一年,就改成语数外加文综、理综的模式。

  根据教育部的规划,新的改革方案最快2017年实施。考虑到政策效应的“观察期”,这个时间表或将延后。

  全国 课程 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崔允表示,此举有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只学“考试导向”课程的现状,让他们从“埋头死读”到“抬头看天”,尽早认识个人志趣、自身特长,建立 高中 选课与高校选科的关联性。

  不少人担心文理不分会不会意味着文理打通、门门都学、负担更重?对此,教育专家柯政对媒体表示,应该还给学生更多更大的课程选择权,“千万不能回到每个学生都学同样课程的老路上去”。教育政策出台,必须审慎稳妥,对政策逻辑进行分析和判断,对试验成败进行评估和论证,并事先信息公开、决策透明,以免招考制度反复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