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不在考几门,而在怎么考

24.02.2014  11:27

——由复旦大学“千分考”退场引发的思考

  2月15日14时,作为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的一部分,2014年复旦水平测试在苏浙沪三地同时开考,约9000名考生参加笔试。这一俗称“千分考”的复旦水平测试始于2006年,因其卷面满分为1000分而被称为“千分考”。

  与此同时,沪上各高校自主 招生 陆续开始。3月1日,“北约”“华约”和“卓越联盟”的笔试将同日举行。“参加完复旦‘千分考’,接着参加上海财大自主招生笔试,过几天还将参加‘华约’3A测试。”2月19日,一位考生给记者排了排自己的考试日程。

  明年,这样“广撒网”的“赶考”格局有望逐步打破。复旦大学宣布,从2015年起,该校在上海的自主招生笔试将被 高中 学业水平测试代替。

  最后一次自主招生笔试

  “我们认为,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替代‘复旦水平测试’成绩的条件已经成熟。”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丁光宏说。事实上,不仅复旦一校,上海其他高校今年的自主招生笔试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2013年,复旦大学发布的《自主招生工作情况摘要》提到,复旦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方案七年来已招收4099名学生,占同期全校 本科 生源总量的18.85%。复旦校方的跟踪调查显示,改革试验生入校后在学习研究、社团活动、创新创造等方面出类拔萃,具有更强的毕业竞争力。

  如今,“千分考”落幕,自主招生学业水平考试时代来到。丁光宏认为,“复旦水平测试”是考察高中文化 课程 综合知识的笔试,其基本出发点是,要求每个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完整、充分地掌握中学阶段的知识。在国家高考改革的整体部署与安排下,这一目标可以通过学业水平考试来实现。可以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自主招生的一部分,特别是用于大规模的笔试初筛方面。正是出于这种考虑,2015年复旦大学率先在上海采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代替“复旦水平测试”。

  丁光宏认为,现在各省市推行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全科类的,涵盖了所有的高中课程。在绝大多数省份,学业水平考试将是以整个省为单位的国家级考试,是一个由政府出面组织,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阅卷,统一登分,统一向社会发布的比较标准化的、科学严谨的考试。“由独立机构来组织考试,对大学而言就是招考分离。”丁光宏强调,这一改变意义深远。

  从“考三天”到“看三年”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能否发挥在选拔方面的作用,是人们最关注的。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学生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和优势,自主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加考试,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多位受访学者认为,从单一的高考三天、一个高考总分,到考察学生高中学习的三年,这一“考三天”到“看三年”的变化,透露了中国教育未来选拔人才的方向。学业水平考试几乎每学年都有,每门课都有考试,这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学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完整、充分地掌握了高中学业要求的知识的人才,而不是高考考几门就只学几门的应试教育痕迹很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