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告别独木桥 一考变“三考”

17.12.2014  13:35

  四川实施细则

  预计明年出台

  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我省正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省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办法,在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正式出台时将向社会进行公布。

  教育部昨日对外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这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政策,新高考的脉络进一步清晰。

  新内容1

  3个科目成绩计入高考

  用评级代替打分

  一科可以考两次

  新高考强化了学业水平测试的意义。在此次公布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要有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总成绩。具体哪3个科目,则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文理不分科,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选。

  考试成绩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一般分为五个等级,位次由高到低为A、B、C、D、E。为了让学生拉开成绩梯度,教育部设定了严格的等级人数比例: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E等级为不合格,具体比例由各省(区、市)根据基本教学质量要求和命题情况等确定。其他不计入高校招生的科目则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高中要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所有科目成绩提供给招生高校使用。但高校具体如何使用?其他未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科又如何参考?教育部则把权利交给了各省和高校来确定,此次《意见》中并未解读。

  由于纳入高校招生录取,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和公平性则更为凸显。按照要求,今后,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考试,均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考试,可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统一要求,确定具体组织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实施意见中也首次明确了,学生可以一科两考。《意见》指出,“各省(区、市)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这意味,考生如果觉得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理想,还可以申请第二次考试。

  《意见》规定,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新内容2

  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

  做好事,请写明:

  时间、地点、证人

  为了改变一考定终身,增加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更好地展现学生的全面素质。未来,综合素质评价也将被引入未来的高考录取中。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教育部给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5大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并给出了每一项内容的具体考查重点和参考内容。

  在这些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记录方式和监督手段上,教育部也做了要求。一方面,要求必须写实记录,而不是总结性、评价性记录。教师要指导学生客观记录在成长过程中集中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一般性的活动不必记录。活动记录、事实材料要真实、有据可查。

  另一方面,《意见》还要求,每学期末,教师指导学生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用于招生使用的材料,学生要签字确认。遴选出来、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必须于每学期末在教室、公示栏、校园网等显著位置公示。班主任及有关教师要对公示后的材料进行审核并签字。

  针对评价如何书写的问题,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龚智发表示,此前不少高中的评语都常出现文不对人的情况,“此学生热爱祖国、爱护集体”等评论性评语将再也不能使用。按照要求,学生“做好事的时间、地点、证人都要清清楚楚地写出来”。

  商报五问

  昨日两项细则一出,立即引发了成都考生、家长以及高中学校的关注,昨日,记者也将他们的观点和疑问一一梳理,并寻求官方和专家的回应。

  一问

  等级如何变成分

  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但又要计入以分数呈现的高考总成绩中,到底如何计算?

  答:还要等四川版具体实施细则

  细则一出,最受成都人关注的便是学业水平测试方面的改革,按照《意见》,今后3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计入高校招生录取的总成绩。可是,以A.B.C.D.E等等级记录的学业水平成绩该如何计入以分数呈现的高考成绩中?此次公布的《意见》中并未明确。这也引来不少成都校长们的关注。

  成都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龚智发表示,由于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按等级呈现的,“可能是5分一个等级,也可能是10分一个等级,如果90分和99分的同学都是A级,他们属同一级别,可高考录取时,哪怕是一分之差,涉及的学生也是几千人”。

  对此,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在做客教育部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回答网友提问时就曾表示,“每个学生选择的科目不一样,不同学科考试的难易度不同,成绩不能直接比较和简单加总,必须转换”。至于如何转换,则由试点地区研究确定。

  以浙江为例,该省学业水平测试3分为一个等级,共分了21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最终,考生算入高考成绩的分则是以实际考出的分和其所处等级综合加权算出来的总分。比如一学生选考的物理成绩,必考题65分,加试题26分,卷面分为91分。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物理考试的前1%,那么按照等级赋分方案计算,他计入高考的物理分数应该为100分;如果他的成绩排名在当次考试的前2%,参照等级比例和赋分值,他计入高考的物理分数应该为97分。

  四川具体如何执行?省教育厅表示,我省正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省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办法,在2015年8月底前报教育部备案,正式出台时将向社会进行公布。

  二问

  3个科目如何选

  问:学业水平测试中,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3个科目如何选?依据是什么?什么时间选择?

  答:高校2020年前将出各专业具体招生要求

  3个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将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学生们该如何选择?什么时候必须做出选择?这些问题,此次《意见》都尚未明确。

  对此,教育部昨日也通过官网回应,表示,赋予学生考试的选择权,这是考试制度建设的重要突破。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学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来选择。

  为便于选考,学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内容的学习,对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一定了解后确定选考科目。而高校要在学生选择考试科目前,公布对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具体要求,保证信息透明、对称,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做出安排。

  对于已经确定了3个选考科目的学生,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以及更换已选考的科目提供机会,以减轻学生一次考试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

  记者昨日从川内几所高校了解到,目前学校也正在为几年后的改革做准备,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招生方案。赶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采用新高考方案前出台相关招生要求。最近,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该校“2014人才培养工作大会”上谈及招生时也表示,除了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更重要的是,要借力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招生制度改革的东风,顺势而为,在战略层面对招生工作系统思考,适时推出“按大类招生”制度,并建立与之紧密衔接的“按大类培养”制度。他提到,这里“大类”可以是一级学科,也可以是理、工、医、文、史、哲、经、管、法、艺等门类,或者按照该校工学、理学、人文社会科学和生命医学四大学科板块。如果工学学科过于庞大,可以考虑分为工学一类、工学二类等。而每个类别也将制定相应的招生要求。

  三问

  增负还是减负

  问:允许一科两考,那大家都奔着更好的成绩去了,新的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答:用等级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淡化分数,减轻负担

  今后,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将部分纳入高考,其他未纳入高考的科目,也将提供给高校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这也引发了不少成都家长的质疑。“高考科目虽然少了,但现在感觉科科都重要,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了”。

  对此,教育部在官网上的回应称,这次改革初衷正是为了努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正是为了淡化“分分计较”。二是现行高考科目是统一规定的,有的科目学生不擅长但又必须考。改革后,学习有兴趣和擅长的东西,可能就不会感觉太累。三是现行高考是将高一、高二学习的内容一直带到高三“算总账”。改革后,与高校招生录取挂钩的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实现每门课程学完即考,可以分散备考的门数,缩短备考的持续时间,减轻一次性考试带来的心理压力。

  四问

  教学结构怎么变

  问: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以后,高中学校和学生会带来哪些变化?

  答:文理不分科,课程结构、授课模式都会跟着变

  对于此次公布的新高考方案,成都高中校长们无不感叹新高考会完全颠覆目前的教学结构和授课模式。成都八中校长刘强表示,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后,给高中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一些变化,主要是原来学生只能选择文综、理综,多数学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学,现在学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选择权进一步加大,学校按学生的选择实行走班教学。这些变化,为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教学实施和学生管理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成都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龚智发也表示,为适应学业水平考试带来的变化,该校也将全面推进高中教学改革。一是调整教学组织方式。二是提高教学管理能力。

  五问

  综合素质咋参考

  问: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了,可《意见》并未明确高校如何参考?参考比例?高校还是按成绩录取怎么办?

  答:高校也称,如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尚无依据。

  记者昨日采访了浙江、上海等几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让记者意外的是,他们都表示,“综合素质评价确实是个好东西,但真正录取时,谁也没法不按分数高低为依据来录取”。一位招生负责人表示,高校招生最重要的是公平,而目前最公平的手段仍然是分数。高校也不可能因为一个考生综合素质评价很优秀而录取他,录取时看的还是分数。“综合素质评价只能是个陪衬,大多时候不会太看,只有分数一样的考生,对比录取谁时,才会去比较一些综合素质”。

原标题: 高考告别独木桥 一考变“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