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做“高级蓝领”吗?9成受访者“不愿意”

06.07.2015  13:15

本报制图/朱濉

  □王代强 本报记者 朱雪黎

  随着我国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热潮到来,一技傍身的“高级蓝领”需求将越来越大,但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投身其中?

  7月1日,本报联合四川在线,线上线下同时推出问卷调查“你愿意做高级蓝领吗?”结果显示,尽管9成人表示身边就有高薪的高级蓝领,但他们却依旧不愿意成为其中一员。

  “面子”很重要 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再高级,还不是蓝领。”成都市民李女士认为,做蓝领意味着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难从“苦力行当”脱身。

  和李女士一样观点的人并非少数。8成受访者认为,高级蓝领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尽管工作环境在逐渐改善,但一些工种依旧避免不了高温、高热等考验。

  近9成受访者表示,“社会地位低”是他们不愿意自己或者后代从事高级蓝领的主要原因。

  高薪不易得成长需要更多“耐心

  线上调查结果显示,55.5%的受访者认为高级蓝领月薪应该过万元。但多位受访从业者认为,月薪过万元并不易得。

  “毕业后至少要工作4年,才能拿到7000元左右的月薪。”在德阳天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夹具设计的孟聃注意到,在机械行业中,成熟能手月薪也很少能超过8000元。

  在他看来,从普通蓝领晋级为高级蓝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企业和就业者往往都缺乏“耐心”。“企业都不想培养工人,只想招来就用。成熟的工人又由谁来培养呢?

  从普通到高级期待完善培养渠道

  调查中,超过91%的受访者认为,要培养更多高级蓝领,必须“职校学习+企业实习”双管齐下。这正是目前校企合作试图突破的方向。“我们不缺人,只是缺少健全的途径培养这些高级蓝领工人。”德阳宏源机电总经理张桂家表示,绝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稳定的人力资源规划,不提前规划工人培养,更不愿承担太高的教育培养成本。于是,经常会出现一些企业直接高薪“挖人”的现象。

  他认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矛盾。但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大多流于形式,如何更长效?还需要更多探索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