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语文高级教师点评今年四川高考作文

08.06.2015  10:56

7日,高考第一天结束,不少学生、老师等对今年四川高考语文作文进行各自解读和点评。晚上7点,四川在线独家采访到成都七中语文教师杨元林,作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他,在繁忙的备考之余欣然为学生及家长写下自己对此次高考作文的分析和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作为最后一次自主命题,今年四川高考作文题选择了较为稳妥的命题形式——明白而开放的材料作文。

比较来看,今年的作文题更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更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实现了高考作文的考查功能。

第一,选材为“学会做人”班会课上的一个讨论,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与根本,是中华民族传统人才观(德才兼备)的重要内容,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才标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之一。语文不单是工具学科,更是人文学科。重视语文的人文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也是四川高考自主命题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原则。今年也不例外,并做得更好。

第二,与四川往年高考作文题相比,今年“老实与聪明”的话题更切近学生生活。学生更有切实体会,更有话可说。像去年的“人只有自己站起来,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虽也是引导思考人生,但对中学生来说,还是抽象了些,远了些。

第三,作文题是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题目越明白,其功能的实现也就越好。因此,四川高考作文命题一直追求不在审题上设难度,相比前几年,今年的题目更好地体现了这个追求。2012年的“手握一滴水”审题有些难度,致使出现了不少偏离甚至脱离题意的作文。可以估计,今年偏题的作文会很少。

本次作文题中有三个同学的发言:甲对“老实”与“聪明”的内涵作了规定,乙认为一个人能兼具两者,丙站在做人的角度对两者作了本质和辩证的分析。三个发言中,只有乙、丙提出了有关“学会做人”的观点,都是有道理的,可以任选一个作为立意。丙之后有省略号,表示还可有其他观点,但就这个话题,另外可写的空间已不大。

两个观点都比较清楚,立意上一般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但要把道理讲透彻、讲好,并不容易。在论述与表达上会有较好的区分度,实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题意明白是本考题的亮点,也是缺点,所选话题没有更多的思考层次与空间,思想卓异的考生缺少展现机会。

总之,我认为好的作文命题应是,审题无难度,立意见高下。

【杨元林,成都七中语文高级教师,《新理念作文》(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