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精选中、高级农技人员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

06.07.2016  14:23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达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干部驻村帮扶“五个一”决策部署,精选828名中、高级农技人员结对828个贫困村,大力实施一个规划、两个优先、三项制度和四种模式的“一二三四”工作法,扎实开展“一对一”技术扶贫,加快培育贫困村增产增收产业,切实增强贫困村“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全市828名驻村农技员协同工作组、乡党委和政府、村支两委,结合当地土壤气候、传统产业等特点,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编制切合实际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有力助推产业扶贫。

  工作中,重点以业主主体和主导产业为支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产业发展主体缺失问题。加快发展核桃、青脆李、雪花梨、蜀宣花牛、板角山羊等适应当地实际的主导品种,推进贫困村形成一村一业发展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和省级项目资金的立项安排上向贫困村的倾斜力度。目前,全市已在828个贫困村培育农业合作社125个、家庭农场241个、种养大户12584户,贫困村项目覆盖率高,共投入项目资金2580万元。

  为确保驻村帮扶实效,达州市先后出台“双报告、双考核”和“换人不撤人”等制度规定,凡驻村农技员离开原单位要向单位主要领导书面报告,到达贫困村要向村党支部书面报告;年度考核时除原单位考核外,贫困村党支部需出具考核书面意见。同时,还对农业科技人员到村开展技术指导时间划出硬杠杠,每人每年不能低于2个月,关键农事农时节点必须进村指导。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则技术帮扶人员不撤出,确保驻村农技员保持相对稳定。

  在技术指导方面,驻村农技员通过蹲点贫困村产业基地,做给群众看、教会群众干。自驻村帮扶实施以来,全市共开展进村农业技术培训3.73万次,入户培训贫困户10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4.2万份,成功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3500户。同时,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机制、链条延伸”等内容,大力实施集中培训,全市共培训新型主体、乡村干部和技术骨干1800余人次,培训贫困户34万余人次。此外,达州市还开通了农技“110”热线,建立了农技知识交流微信群,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产技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