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度!成都“高烧”不退 傍晚雷雨要来凑热闹

28.07.2015  18:30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刘宇男) 三伏天火力十足,28日我省晴热依旧,高温橙色预警持续进行中。成都28日比27日更热,人民公园16时温度高达37.5度,烧烤模式继续。

28日上午,成都、绵阳、雅安、德阳、眉山、南充等市气象台又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5℃或以上,绵阳局地可达37度。

28日15时,成都人民公园气象站37.2度,16时升至37.5度。而27日16时,人民公园气象站才35.4度,一天热2度的节奏。据成都气象台预报,28日傍晚,阵雨或雷雨要来凑热闹,成都可能看到“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但降温是不能指望的。

在气象上,日最高气温35度以上称为高温。入夏以来,我省各地已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按照4级高温预警信号的划分,48小时出现最高气温为35度及以上时,气象部门发布高温蓝色预警;连续3天最高气温将在35度以上时,发布高温黄色预警;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在37度以上时,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在40度以上,将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那么,高温是怎么形成的?据成都气象台专家介绍,到了夏季,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夏至时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照时间变长,接受太阳热能量增多,气温随之升高。当某地区高空受暖气压控制时,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或无云,太阳照射地面,太阳辐射增强,使近地面强力升温。若长时间受暖气压控制,则形成持续高温天气。

我们经常感觉体感温度比预报温度高,这又是为什么?气象专家解释说:天气预报的温度,指距地面1.5米高的气温,即百叶箱观测的温度。体感温度受温度、风速、太阳辐射和着装等多种因素影响。在炎热天气,体感温度一般比预报温度高。如果人在户外作业或在水泥路面、沥青路面上,路面本身吸收太阳辐射也会散发大量热量,这个环境温度和百叶箱温度差别10度甚至20度左右。

应“”妙招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暴晒,白天出门最好打伞戴帽子;充分饮用凉白开水,并加少量盐,补充体内盐分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室内保持通风良好;多食用含钾的食物,如海带豆制品、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

中午前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多喝水,可随身准备丹仁、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

此外,高温下人体皮下血压循环的血流量增加,可比正常时高出3-4倍,老人的血压容易升高,增加脑中风风险。老年人锻炼要得当,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烈日暴晒;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果蔬。

应“”之际,还需预防短时强对流天气。为防范冰雹灾害,成都市人影办27日15时到18时10分,在彭州、郫县、温江、双流和崇州10个炮点组织开展了人工消雹作业。但雹云强大,即便尽了人事,郫县、龙泉和双流个别地方27日仍下了冰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