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送学团 花出4年学费

26.08.2014  17:58

96后”开学 家长顾虑多 全家组团送 吃住顺带玩 开销算笔账 5人超两万——

高校送学团 花出4年学费

法制晚报讯(记者 平影影) 临近9月,各大高校迎来新生报到。《法制晚报》记者近日连续走访发现,“96后”新生入学,“送学团”相伴的情况明显,父母长辈亲戚朋友全家总动员,让高校周边的住宿、餐饮等爆满。

快捷酒店1个月前就已订满,且基本以订两间为主;餐馆大桌、包间也是常常爆满。加上在京旅游等消费,一个5口之家送学团的花费够孩子4年的学费。

发现

96后”开学 家长比学生多

今年新生报到的最大感触就是,家长比学生还多。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各种七大姑八大姨都来了…… ”高校陆续开学,“96后”大学新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有网友甚至在微博上晒出了新生“送学团”的照片。

上周日,记者走访了已经开学的北京语言大学、清华大学等,虽然没有开学首日火爆,但不时会见到新生来到校园报到,后面还跟着爸爸妈妈,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

“(上)周三就报到了,我们是全家一起来的,我和孩子他妈,还有爷爷奶奶,孩子的小姨,大家都挺高兴的。开学事情多,帮孩子排个队领些书什么的。”在北京语言大学校园里,一位正陪着孩子参观校园的父亲说,“就这么一次,孩子上高中的时候就计划好了,考上大学全家都来送。

开学第一天,到处都是家长,操场都改成了临时停车场。”语言大学一位大四学生小张说起报到首日的情形,“我就见到一家来了5口人送一个女生的。女生宿舍不让男士进,结果奶奶和妈妈就进去了,奶奶给孙女打扫宿舍卫生,套被子,妈妈去铺床,还‘远程’指挥楼下的爸爸、弟弟和阿姨去体育馆的新生报到处问流程。

小张说,在体育馆里的新生报到处,只让新生进入,不让家长进,“一家老小就在门口守着,孩子一出来就赶紧上前帮忙拿书拿资料。

影响 酒店1个月前就订满 多为住两间

校园里熙熙攘攘,校园周边的宾馆和餐厅也感受到了送学团的“压力”。

在北京语言大学附近的七天酒店,当记者以送大学新生报到为由咨询订房时,前台工作人员均表示这一段时间都没有房间,“1个月前就订满了。

北语附近的如居家宾馆前台工作人员说,订房得等,好几家送学生的都是订了两间房,来的人多。

清华大学、民族大学附近的宾馆工作人员均证实,“订两间房的家庭还挺多的,父母带着奶奶或者全家出动,还有订三间房的。

记者发现,除了家在津冀等周边地区的送学团一般当天往返外,更远地方的送学团一般至少会在新生报到前一天抵达北京,报到完毕后还会在京游玩3天或更久,其间还会给孩子购买电脑、学习用品等。

餐馆生意火

大桌、包间爆满

除了酒店、宾馆,学校周边的餐馆生意也火了起来。记者走访清华、林大、农大时,学校周边的餐馆表示,最近经常有一大家子来吃饭。

因为咱这儿平常只有学生啊,开学这段时间就特别明显,一看就是一家老小带着新生来报到,必须坐大桌或者要包间,否则坐不下。”在林大附近的一家餐馆,服务员说,“每个学校都差不多。等9月份都开学了,估计会更明显。

声音

别让送学团

成了“保姆团

对于浩浩荡荡的“送学团”,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持有不同的声音。

一些家长表示,送孩子上大学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儿,“考上了大学,全家都高兴,送孩子不是很正常吗?

曾经接待过新生的北京语言大学教师郭之恩认为,“其实家长们送孩子上学,一是为了消除学生心中的焦虑,二是通过自己的实地考察,消除家长自己的担忧,现在送学团多,家人趁着孩子上大学的机会来北京旅游。所以不能从单方面去批评家长们集体送学生上大学的做法。

郭老师说,家长可以送孩子到学校报到,“但不要面面俱到,诸如排队领书、打扫宿舍等,让孩子自己动手更好,一方面可以增进孩子们彼此的交流,增加孩子的独立性,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另一方面,减少学校接待新生工作的压力。”文/记者 平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