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建“智库”为百姓参与文化出点子

30.01.2015  10:25
1月23日一大早,乐山师范学院教师申东城就来到了乐山市全福镇,为当地百姓写春联、画年画。此行,申东城还将在全福镇“踩点”,帮助当地策划新春文化活动。申东城说,“这项任务,我是以另外一个身份来参与的。”这个身份,就是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研究中心成立半年来,已先后在乐山和眉山设立了4个基地,为当地基层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全福镇便是其中一个。 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由乐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与乐山师范学院共建,成立于2014年7月,是全省第一个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智库”。 乐山市“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项目2013年11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后,接着,四川首家百姓影院银河电影院也建起来,乐山市文化馆非遗展馆设计出炉,小凉山金口河区图书馆、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马边彝族自治县图书馆等改扩建工程相继启动。但与此同时,乐山公共文化提档升级的难题也摆了出来。“新阵地需要新点子,老百姓才能一直乐下去。”乐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周玉容说,我们迫切希望能有一个“智囊团”,运用人才和智力优势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又能同步培养乐山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 市文广新局的这个想法,立刻得到了乐山师范学院的响应。乐山师范学院副院长杜学元指出,学校发动了4个学院与文广新局合建研究中心,不仅要研究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机制的建立,更要设置针对性专业课程,为乡镇文化站培养实用型人才,让基层文化站成为学院的实习基地。 研究中心成立后,很快在乐山举办了首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培训班”,乐山各县市区文图两馆业务干部、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等共80多人成为学员。培训班在课程设置和授课专家邀请上都是针对乐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统筹安排,培训模式则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文化馆馆长骆雅茜是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如今规划新一年的活动计划,统筹新春文艺下乡节目,正好用上。”骆雅茜说,省内外专家讲解的经验很有启发性,今年我们的新春活动就要为百姓量身订制,不仅送文化下乡还要让老百姓成为新春文化的主角。   (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