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免费开放:平衡空间匮乏与资源丰富之窘 

29.11.2014  00:07

        中新网成都11月28日电 (贺劭清)初冬下午,第二节下课铃声拉响后,四川大学大三学生肖云离开教室来到图书馆放有她水杯和复习资料的座位,开始为英语六级考试作最后的突击。

        在肖云看来,伴随着12月四川大学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新一轮的“占位大战”将在这“考试月”中白热化。“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虽然不像川农的图书馆要六点起来排队占位,但是资源也很有限。”肖云说,11月以来她已经有几次来图书馆却因为找不到座位而离开。

        与高校图书馆匮乏的空间资源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丰富。以四川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收藏了609万余册纸质文献,其中珍贵的线装古籍30万册,包括宋、元刻本及唐代以来的各种稿本和抄本。

        11月28日,成都市教育局公布了成都先期免费面向社会试点开放的11所高校图书馆名单,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位列其中。从下月起,成都市民可凭借本人身份证向这11所高校的图书馆免费办理借阅证。

        “我们终究要毕业走向社会,图书馆资源对外开放,我们以后也会受益。”电子科技大学大一新生仲亮则认为,师哥、师姐们应当将眼光放长远,学校的图书馆本来就是社会公众资源,学生不应当独占。

        事实上,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二十一条中就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

        然而,12年后,中国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依旧面临着重重困难。“经费、图书保存、借阅担保管理,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问题,但最大的问题还是丰富的馆藏资源下匮乏的空间资源。”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凡告诉记者,四川各高校2010年便开始讨论、调研图书馆是否免费对外开放一事,直到2014年末才开始第一批高校先行试点,可见难度之大。

        “图书馆两三千的座位要服务于全校两三万的师生,已经捉襟见肘。”高凡指出,虽然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但主要是针对学校教研和科学研究配置,各个高校图书馆各有侧重,交大偏向土木、交通,财大偏向经济、贸易,希望市民酌情选择。

        在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侯状介绍,在图书馆免费向社会开放试运行后,电子科大将探索市民阅读与师生正常教学上的平衡点。“初期可能采用控制人数的方法,但高校图书馆资源应面向公众已成了我们的共识。”侯状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