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21.04.2016  15:43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在线记者 王玥)在第十六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前夕,4月21日,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和成都高新区人民法院在菁蓉国际广场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情况,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14-2015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提出加强保护与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司法建议,倡议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据悉,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91002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7027件。

此外,作为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成都高新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2.4件,位居全国国家高新区前列。

知识产权战略开花结果 申请量突破9万大关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5年底,成都高新区累计申请专利91002件,累计获得专利授权47027件。2015年共申请专利19384件,其中发明申请10135件,同比分别增长27%和29.2%;获得专利授权10749件,其中发明专利2322件,同比分别增长69%和48.8%。

成都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苏昶在通报知识产权整体工作情况时说,成都高新区专利申请量突破9万件,这是一个重要的成就;而知识产权领域中另一个重要的数据更加引人瞩目——成都高新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2.4件,位居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同时,区内企业累计获得各级专利奖104项,包括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3项、四川省专利奖22项、成都市专利奖69项。

通过连续多年的推动,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工作可谓硕果累累:截至去年底,共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12个;聚集知识产权服务机构39家;出台《成都高新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实施细则》,有力提升了企业的积极性;建设知识产权管理平台,收录1000多家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信息;2015年,累计受理2232家(次)申请人的23618件知识产权资助申请;近3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500万元推动知识产权工作;60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7.47亿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双管齐下,区域知识产权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从知识产权管理配置、政策引领到知识产权平台建设、运用转化,再到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成都高新区建立起一条龙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体系”,苏昶说,“知识产权工作战略中各要素的联动协作,尤其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为成都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著作权纠纷占9成

成都高新区法院副院长吴晋通报了该院近两年来关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的情况:2014-2015年,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71件,其中知识产权民事案件663件,知识产权刑事案件8件——与2012-2013年相比,受理案件数上升65.43%。在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著作权纠纷597件,占受案总数的90.05%;商标权纠纷39件,占5.88%,其它知识产权纠纷27件,占4.07%。刑事案件中,销售假冒商标的商品罪5件,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程序、工具罪3件。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详细分析总结了近两年成都高新区知识产权案件呈现出的三大特点:案件数量继续上升,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仍占较大比重;打击侵权行为仍是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重点;侵权形式多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进一步拓宽。

发布会上,成都高新区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提出加强保护与保障市场主体活力的司法建议,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计算机软件开发、销售企业,新媒体、网吧、网站经营企业、广告企业、连锁加盟企业以及音像、书籍零售企业或个人等五大行业的风险点及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吴晋说,“这几大行业都是成都高新区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发行业,司法建议的提出,有利于增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