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 2020 年,成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要“高大全”
成都发布“十三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
本报讯(记者 冉倩婷)8月10日,成都市科技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外发布《成都市“十三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旨在全力打通成都市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根据该规划,到2020年,成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要达到四个主要目标,即到2020年,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大幅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充分显现、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更趋完备。
其中,到2020年,建成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形成企业维权、行业自律、行政执法、司法保护、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建成20个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全市依靠知识产权创业企业达到10000家以上;引导设立总规模不低于20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落户天府新区,建成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基本形成覆盖全面、支撑有力、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基本建成资源聚集、模式多样、链条完备、业态高端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据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规划出现了两个与其他城市相关规划不同的篇章,分别为“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样板”和“释放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发展动能”,主要突出改革,并更加注重和经济的结合。
在“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样板”篇章中,明确提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机制等三大方面10项主要工作,着力突出改革创新特点和试点示范效应。其中,提出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实现专利、商标、版权的管理、执法、服务“三合一”;建设专利行政执法队伍,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知识产权体制机制。
在“释放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发展动能”篇章中,按照支撑重点产业新跨越、开创重点区域新局面、点燃创新创业新引擎三个主题,安排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和创新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提出要促进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五大未来产业发展,推动成都高新区引领发展、成都天府新区集聚发展、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发展水平,最终推动全域成都协同发展。 据了解,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予成都市2亿元资金,支持成都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