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县大屋村村民脱贫走向新生活

30.01.2015  17:58

12月15日,笔者来到高县大窝镇大屋村村民王学会家,只见一幢两层小洋楼依山而建,房前花坛菊竞秀,屋后山坡茶吐绿,屋内电器、家具一应俱全。王学会夫妇刚从茶园干活回来,打开沼气炉,拧开自来水,开始做午饭。“现在的生活是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谈及如今的变化,王学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产业帮扶外出村民回家种茶

大屋村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王学会的家就在山村最高处,四兄弟挤在100多平米的土墙瓦房中。“经济来源主要靠种传统农作物,上街买东西一去一来就是1天,挑着100多斤走那烂泥路,硬是恼火”,一气之下,王学会带着老婆孩子踏上打工路,一走就是二十年。

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大屋村被列入省级贫困村,宜宾市委宣传部、中信银行成都分行、高县交通局等省市县部门被确定为定点帮扶单位。2012年,市、县、镇三级帮扶干部组团7个工作组进驻大屋村,建立了“户户见帮扶干部、户户见帮扶措施、户户见帮扶实效”的责任体系,织成一张帮扶大网。经过深入调研,扶贫部门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以路和水为主、产业发展以茶叶为主、环境改善以家园美化为主的“大屋村发展规划”。

村里要种茶叶了,你的地要不要我们帮你种下去?”2012年冬天,王学会接到了村支书马六生的电话。得知村里的发展规划后,他动心了,在外漂泊多年,他很多次想过回家,也到多地了解过农业,茶叶是他比较认可的产业。王学会反复思考后,决定回乡参与建设,并在扶贫连片开发村200亩茶园建设指标里争取到了2亩。2013年,大屋村被列入整村推进扶贫村,全村新发展茶园4800亩,王学会把自己剩余的5亩田地全部种上了茶叶。

今年春季,王学会先种的2亩茶园开始投产,他说:“头年虽然只卖了1000多元钱,但这增强了我的信心,我们去看过那些丰产茶园每亩可以达到万元以上的收入。”全村200亩投产茶园收入50多万元,给村民打下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吸引了茶叶生产企业早白尖公司的入驻。该公司在这里建成茶叶科技示范园1000亩,办起年产1000吨优质茶叶的加工厂。

环境改善脱贫走向新生活

  修路,是王学会的夙愿,也是大屋村民共同的愿望。2013年,在帮扶单位的帮助和协调下,大屋村投资680万元硬化了通村公路大赵路,投资80万元建设村组道、产业路。今年,该村又硬化了4.5公里通组公路,离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不远了。现在,水泥公路就从王学会屋后经过,这把他乐坏了:“路一通就买了一辆摩托车,20分钟就可以上街了。

水泥路通了,修房就方便了,王学会修了3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他算了一笔账:路通了,一块砖运费节约5分钱,一吨建材运费节约100多元,修房一共节约运费1万多元。更让王学会高兴的是,自己修房子还得到了政府补贴:危房改造补贴1万元,沼气池补贴3000元,“四建一改”补贴2000元,风貌整治补贴花园每米60元、晒坝每平方米18元。“房子修得巴巴适适的,回到家就有种舒服的感觉。

环境变好了,大屋村这个离宜宾市区仅20公里的村子进入了乡村旅游开发公司视线。投资1000万元的云锋湖度假村一期竣工,建成了星级农家乐、生态花卉水果园区和生态黄牛养殖场;投资2000万元的早白尖眉目湾生态园区,已建成小型水库,环库休闲区正加紧推进中;投资6000万元的林峰休闲园区完成生态养殖场、生态农庄建设,老年公寓即将动工;黄荆沟水上休闲娱乐项目流转土地3000余亩。

村支书马六生介绍,预计今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万元,比2011年的4800元足足翻了一番。“三年脱贫,五年致富,再造一个春风村,建成宜宾后花园”的目标看得见、摸得着,大屋村民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