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归来——追记扎根高原献身使命的领导干部郭毅力

30.12.2013  13:17

□新华社记者 张东波 白瑞雪刘昕

我在西藏工作了一辈子,这一次恐怕回不去了……”将军用尽力气,留下最后的声音。

2013年7月10日,武警西藏总队原司令员郭毅力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出差途中。

5天后,护送丈夫骨灰到高原的妻子钟玲,怀抱他的照片,沿着拉萨的大街小道走了一遍。“老郭,我们回西藏了。”妻子轻声说。

国之重器以命铸之

一切毫无征兆。

前往内蒙古参加武警部队军事训练集训,郭毅力经停成都,检查总队新兵入藏中转保障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那个大雨滂沱的清晨,郭毅力手中的文件猝然滑落。

钟玲以为丈夫能挺过来,就像从前一样。高原心脏病几次来袭,总是化险为夷。

这一次,疲惫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尽管突发心梗的原因很复杂,人们相信,经年积劳的郭毅力,早已透支生命。

日复一日的加班,没有休假、没有周末。在别人眼里,这个不抽烟、不喝酒的男人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

那年,部队奉命执行任务。同事们惊奇地发现,老郭竟然抽上了烟。

他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一支烟刚点上,睡着了。靠在椅角的拐杖啪地滑下,又将他惊醒。

因为痛风发作,郭毅力连走路都难。但他是部队行动的主心骨,他不能倒。

只有一刻,他脆弱得像个孩子。一名战士牺牲的消息传来,正在查看地图的郭毅力往后一仰,重重摔在椅子上。转瞬间,泪水满面:“我对不起战士,对不起他的父母……

那次行动,中央军委首长给予郭毅力高度评价:“组织严密,堪称精确指挥。”当年7月,郭毅力提前晋升为少将警衔。“看见他的时候,他在加班;看不见的时候,他在下部队的路上。”一支队参谋长漆伦学说。

担任主官5年多,郭毅力跑遍了西藏总队所有的中队,累计行程25万余公里。他的越野车每年得换两套轮胎、三四块挡风玻璃。

2010年8月经过“排龙天险”,郭毅力发现路边树叶上有泥浆,大喊一声——又要塌方,我们赶快走!    

司机姜成龙刚把车退回来一点,吉普车大小的巨石在前方5米处轰然砸落。

小姜不敢往前开了。

别怕,我来当向导——郭毅力下了车。脚下却一滑,险些摔下悬崖。他把嘴角的血一抹,接着指挥车辆……

在姜成龙记忆里,这样的险情不下百次。

大雪满弓刀

打造一支拳头式的武警机动部队,是郭毅力的决心。

2010年底,某支队圆满完成一次大型任务,郭毅力却“”出了毛病:驾驶员陌生路况适应力差,指挥员应急处置不够坚决。

路上的问题,还得上路来解决。每年把所有机动部队拉一遍的“全区域长途机动拉练”构想,在郭毅力的脑海中渐渐成形。

第二年4月,千里大机动在风雪中启程。

”在家里无法发现的问题一一暴露,郭毅力异常兴奋。他用四川家乡话下达了一条新的“命令”:“路不通你打通,打不通你把车子扛过来嘛!

瞄准实战,瞄准能打仗、打胜仗,郭毅力带出了一支善战的高原部队,拉萨支队等单位被评为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他研究出的10多种战法在高原推广,论文《信息化条件下反恐作战的组织指挥》荣获国防大学“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将军心细如发。看到战士被鞋带绊倒,他琢磨起了作战靴鞋带的系法。西藏总队官兵如今全是“郭式”系法,美观、牢实、安全。

要“糊弄”这样的领导,难。

2012年年底检查部队,郭毅力拿出一支防暴枪,让中队长现场分解组合。到了第二站,对方胸有成竹——上一个中队的“哥们儿”已经打来电话透露“考题”啦。

郭毅力一笑,换了题目:“前方发现越狱,立即处置。

弄虚作假、形式主义,郭毅力深恶痛绝。

那年迎接第一批前来驻训的机动大队,郭毅力要求:“不准挂彩旗、标语,按照野战战场来布置,部队来了不准住营房,全部睡帐篷。

这个被称为“反恐精英摇篮”的训练基地,是郭毅力生前最为牵挂的地方。

他设计的新训练大楼集生活、学习、训练功能于一体,能攀爬、能机降,为不同警种开展对抗和反恐训练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3万多名官兵先后在这里锻造淬火,一批批训练骨干在武警部队的比武中名列前茅。

大楼从选址到建成的两年间,他来过69次。

一张珍贵的照片,定格了将军去世前6天的一瞬:他手持步枪,神情专注,给战士们示范刺杀动作。

清风无痕

听到“生日快乐”,郭毅力想都没想随即回答:“我从来不过生日,我是党的人,党的生日就是我的生日。

郭毅力常说,工作上较真点、仔细点,生活嘛,就要简简单单。

他在那曲支队当兵的外甥不请假外出,第4天才被部队找回。“按条令办,除名,押回老家。”郭毅力的决定干干脆脆。

支队领导试图说情,郭毅力坚持:“不行,部队的作风不能让他给毁了。

老家炸开了锅。替郭毅力照顾父母多年的大姐想不通,老母亲一把鼻涕一把泪地骂儿子,你咋就这么冷血?    

家人一连几个月不接电话。郭毅力让妻子几次去大姐家“请罪”,想尽办法向父母赔不是,才算是得到了谅解。

作为西藏武警部队的最高指挥官,郭毅力的廉洁、简朴与他的敬业一样有口皆碑。

把东西放在门外,再进来说事。”他规定,下班后来访的,一律到办公室。总队公寓房落成,他却说服妻子退了原本分配给自己的那一套。

一件米黄色西装穿了23年、电视柜常年用两块砖支着……郭毅力对自己近乎刻板。这种刻板让他显得不近人情,也让他从一名边检站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将军而本色未改。

郭毅力决不是无情的人。

他的柔情,妻子最懂。

随着钟玲转业回四川照顾女儿,这个家庭聚少离多。然而,每年妻子生日,将军都会委托在成都的朋友,突然“”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出差哪怕短短几天,他也会抽空去挑选一条裙子、一枚胸针。夫妻俩的甜蜜让女儿郭琦羡慕不已,她问妈妈,怎样才能遇到爸爸这样的丈夫呢?    他的柔情,战士最懂。

连续三年中秋节,他都是在海拔最高的唐古拉中队度过。5000多米的高度,月冷路远、氧气稀薄。我们代您去看望官兵吧,部下劝他留在拉萨。郭毅力一把拉开车门:“我的兵,我自己看!

发现好些个战士军装太大、冻得直哆嗦,郭毅力一查,支队没有根据战士的号码上报服装计划——他竟然把军需科长撤职了。

两袖清风、一腔大爱,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誓言的本色,这是一位领导干部心底无私的胸怀。

生命印记

三口之家第一次团聚时,女儿一岁三个月。在贡嘎机场下了飞机,孩子直往外婆身后躲。郭毅力夫妇俩哄半天,女儿却掏出一张照片:“这才是我的爸爸妈妈。

缺氧的高原上,疾病折磨着郭毅力的身体,而给不了孩子完整的爱,更是所有军人最深的痛。

2006年夏天,郭毅力提出转业,回到成都。

那些天,郭毅力一醒来就泪汪汪地说,我又梦见部队了。

部队的电话突然来了——武警总部首长批示,“此人不可走”。

第二天,郭毅力穿上军装,再次进藏。

其实谁都知道,他打心眼里舍不得西藏。

他更舍不得西藏的人民。

2011年初,郭毅力在总队医院碰到藏族老乡尼玛旺堆,没有床位,急得团团转。老乡说,村里37年来只有一个赤脚医生。

将军拉上他,走,带我去看看。

当年10月,免费培训卫生员、免费提供药品的医疗工作站在拉萨市林周县边林乡卡优村建成。

近10年来,像这样的村卫生所,总队先后援建10个。官兵们还捐款建设了15所“希望小学”,帮助边远地区推广科技种植。当雄地震、墨竹滑坡,郭毅力和他的战友们几乎都出现在每一次抢险救灾第一线……

火化后的郭毅力,右手小指头关节乌黑乌黑。那是高原痛风深入骨髓的印记。

38年前从四川雅安入藏的100多名武警军人陆续告别高原,郭毅力是留到最后的一个。而他,再也不会离开。

他的部队他的兵

他的安息之地无树,但有和他一样守护高原的兵——拉萨市西郊的烈士陵园中,埋葬着1104名烈士,有名,或无名。

守墓人说,某个万籁俱寂的夜里,可闻步伐铿锵、战马嘶鸣。

朔风穿园而过。郭毅力生前作词的歌曲随风回响:“胸有成竹布阵忙,硝烟拂去旌旗扬。吼一声最近最近的蓝天,我挺立在高高的雪山顶上。喊一声最爱最爱的祖国,我用生命守护你的和谐安康……

将军归来。

(据新华社拉萨12月2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