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高原反应低温考验 热血泸州电力汉子战高原

02.12.2013  13:07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张跃 记者 代陈伟) 自10月以来,一支来自国网泸州供电公司北辰电力公司的施工人员,紧急集结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迎战零下10摄氏度左右的低温,克服程度不同的高原反应,为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奋战着。

  他们的主战场,就在海拔3986米的稻城县桑堆乡,他们的任务,就是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内抢建完成35千伏桑堆变电站,为周边桑堆乡、邓坡乡无电区的老百姓送去光明与温暖。

  他们,是一群热血汉子。高原反应、低温考验,是对他们最大的挑战。

奋战在藏区的泸州电力人

   厅长”张健

  在租用当地民居而成的工程项目部那间略显杂乱拥挤的饭厅兼客厅兼会议室里,北辰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张健指着角落里的一架窄窄的沙发说,那就是他每天睡觉的床铺。

  张健也由此落得“厅长”的美誉。

  项目部的同仁们,多半也是这种“安身之地”。不过,他们还算是住在正宗的卧室里。

  拥有“厅长”头衔,其实是因为他爱打鼾,室友无法忍受,而将其“”到了受干扰程度更小的客厅。

  其实,张健现在的待遇都已提高了,去年抢建乡城到稻城的35千伏线路时,他还住在厨房与客厅间更加狭窄的过道上,一处更为“委屈”的角落。

  对项目部兄弟们的“安排”,张健表示绝对服从。他说,反正就是睡个觉而已,况且,因为来到高原,每天晚上的睡觉也是时睡时醒,谈不上什么高要求。

  今年10月,在来到稻城参加桑堆变电站工程施工前的一周,张健才刚刚做完肾结石手术,取出的结石竟然多达一小碗。还在泸州的医院休养的他一接到任务,就马不停蹄奔赴千里之外的稻城工地现场。他还有高血压等疾病,高原反应频繁,这些天来,眼睛也是红红的,咳嗽得也厉害,兄弟们一再劝他去稻城县医院看病吃药打针,他笑笑说,这点小病不急。

  其实,张健也算“老稻城”了。去年就参加抢建稻城与乡城联网的35千伏线路。记得那次离开泸州时,三岁多的儿子还发着高烧。离开不久,又突然接到舅舅去世的坏消息,由于工程紧迫,他只得收起悲痛,安排弟弟帮忙料理后事。

  一次在联系工程事宜后坐上大巴车返回稻城的途中,因遭遇道路暗冰影响,汽车差一点就滑下悬崖,车上人员纷纷准备跳车逃命,危急时刻,幸好一棵大树阻挡才幸免于难。

  现在说起这事,张健都还有些后怕。

  但是,就仿佛跟稻城有缘,这年的冬天,他又来了,和大伙一起,有滋有味地啃起了桑堆变电站这块“硬骨头”。

   胖子一二三

  在项目部,武斌、王毅、邱礼明三人因体态显得发福,获得了一个共同的称呼——胖子。

  去年,他们三人共同参与甘孜州的电网建设时,常去食堂吃饭,厨师不记得他们的名字,直接用胖子一、胖子二、胖子三来区别他们。

  胖子一、胖子二、胖子三由此还声名远播。

  有一段时间,三人嫌厨师的手艺不对胃,干脆自己做饭吃。老长一段时间不去食堂,那位厨师还一直挂念:那几个胖子咋个这么久不来了?

  去年抢建稻城县与乡城县联网的35千伏线路时,武斌就在藏区高原呆了近四个月时间。这次,为了桑堆变电站抢建施工,又重回雪域高原。当他的老婆来看望时,发现工作条件极其艰苦,竟主动留在桑堆工程部做饭搞后勤老长一段时间后,才回到气候条件舒适的泸州。

  武斌说,呆在高原搞工程,长时间回不了泸州,他和家人、特别是十一岁的儿子的联系就靠“微信”,很管用,很亲切,就像面对面。

  已经年过五旬的王毅,人称“毛哥”,一看就是一位憨厚的老大哥相貌。他既是安全员,又是工程协调员,而他更“显赫”的头衔则是大伙的大厨。一日三餐,全靠他打理。为了让大家在辛苦工作之余吃得尽可能舒服,他做菜总是努力做出“泸州味”,连泡姜泡海椒之类的作料,也是从泸州带过去的正宗货。

  由于“毛哥”手艺过硬,项目部的诸位已经变得过分依赖他而生活,偶尔,他外出工作无法及时赶回做饭,个别同志宁可饿肚子,也要眼巴巴地等着他回来。只要看到他在厨房活动,大家立马就感觉安心了。

  其实,“毛哥”已是当了外公之人。“毛哥”不到一岁的外孙女出生时,“毛哥”正在稻城奋战35千伏乡城—稻城联网工程,待“毛哥”见到时,外孙女已经早过了100天了。说起他的外孙女时,他更加变得喜笑颜开,忙着翻出手机上存储的外孙女胖乎乎的可爱照片,给大家传看。几个男人组成的项目部这个临时的家,在那一刻又多出温暖几分。

  邱礼明,作为一个跑线路施工的老手,近三年来,为了甘孜藏区群众用电条件的改善,他没有少在甘孜州稻城、雅江等各地奔波架线。

  线路人坚韧却不失幽默的性格,在邱礼明身上显现明显。冷不丁,一句似笑非笑的冷笑话从他口中蹦出,就会让你一下忘却高原反应的不适。

奋战在藏区的泸州电力人

   不用化装的“峰哥

  及其他年过五旬的“峰哥”大名叫李峰,主要负责土建方面的事情。

  从9月中旬来到桑堆变电站工地,天天风吹日晒,紫外线的“恩赐”,在他的脸上留下了太过深刻的印记。暴露的脸部与被安全帽长期遮挡的额头相比较,一下就看出了区别。

  前几天,先后有几位来自泸州的同事来到工地时,竟然没有一个人认出了李峰。后来,大家开玩笑说,现在,“峰哥”根本用不着化妆,就已经是地地道道的稻城人了。

  驾驶员李想,虽然没有被晒出“峰哥”那种效果,但同样从去年就已经在藏区电网工地上往返奔波了,接送人员,传递资料,默默地把稳手中的方向盘,赢得了时间与效率,赢得了行车的安全。

  紧急前来支援设备调试的熊攀和张亮,是典型的“80”后,承受着头晕头痛等高原反应症状,在设备构架爬上爬下,充分发挥他们调试变电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专长,为这座即将投运造福的高原变电站细心地“问诊把脉”。

  蓝天白云衬托下的变电站工地上,他们年轻的身影格外显得活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