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农牧区普惠金融之路怎么走?

15.11.2015  10:49

 

  在高原农牧区,为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流动金融服务车”扮演着银行网点的角色。图为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村民在中国邮储银行流动金融服务车旁等待办理业务。

 

  在青海双基联动模式中,除了农牧区,城市的社区也是试点范围之一。图为青海银行中心广场支行客户经理接受西宁市贾小社区客户的信贷业务咨询。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青海省内各家银行已广泛开展了信用户、信用村评定工作。图为共和农合行倒淌河支行客户经理彭毛东主(右)为信用户周先宽办理贷款业务。

   阅读提示  

  说起青海,人们常用“资源富省、战略要省、人口小省、经济弱省”来概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省份,发展普惠金融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然而,金融服务上高原并非易事。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不足8人,尤其是牧区民众居住分散,农牧产品的交易时间、地点流动性大,集中连片特困区仍然存在。这些现实状况使得信贷入户、信用建档、网点选址等一系列“常规议题”变成了“特殊问题”,更加呼唤“服水土”的金融扶贫路径。那么,偏远地区信贷如何进村入户?农牧区信用体系怎么建立?银行网点如何搬上草原?金融扶贫如何“输血”又“造血”?近日本报记者赴青海省多地农牧区开展调研,寻找问题答案。 

   偏远地区信贷如何进村入户  

  一如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李文华准时走入张家滩村“两委”办公楼,村委会主任助理只是她的挂职身份,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青海大通农商行客户经理,与她同来挂职的还有该行宝库支行行长李录元。而张家滩村党支部书记陈国胜也有另一个新身份——大通农商行宝库支行副行长。

  村“两委”为何会与当地银行的支行人员交叉挂职?这要从“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模式说起。

  在青海偏远农牧地区,信贷进村入户长期面临“缺信心”“缺信息”“缺信用”三大难题,另外还有服务半径长、成本高的难点。“张家滩村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289个行政村中的一个,下辖4个自然村的189户756人,除张家滩村,我还同时负责3个行政村。”李文华说,银行基层人员少,客观上难以了解全部农牧户的生产经营状况,信息存在不对称问题,由于农牧民靠天吃饭,造成贷款风险较高,再加上农牧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信用评定机制较薄弱,信贷进村入户存在一定困难。

  难题如何破解?青海银监局在实践中发现,基层党组织在信息、资源和组织上有天然优势,了解村民实际需求和生产经营状况,若将这些优势与基层银行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两个基层联动,对于解决“三缺难题”或许会有所助益。

  于是在今年4月,结合青海省委关于基层建设的相关政策,在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下,青海银监局在辖内开展了“双基联动”合作贷款试点,让基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农区、牧区、社区”基层党组织合作,建立双基联动信贷工作室,村“两委”与银行人员双向挂职,共同完成对农牧户和城镇居民的信用评级、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参与试点的银行机构已覆盖乡镇网点50个,共建立村级信贷工作室57个,基层党组织和基层银行挂职干部达180余人,发放“双基联动”合作贷款1872笔,金额达14983.86万元。

  “现在村民有资金需求可以第一时间找村党支部书记,他会把村民推荐给银行。”张家滩村村民祁成财说,种植云杉是村子里的主导产业,自己目前已种植云杉1516亩,今年6月的10万元贷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资金用于购买、培育云杉木苗,同时做一些小的工程项目。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村“两委”上报的所有贷款申请银行都会通过,在评级授信、风险管理过程中,银行始终保持独立审批权,但村“两委”的推荐让银行寻找信贷客户、增加信贷投放“多了一条腿”。

  “此外,村‘两委’还在评级授信、贷后风险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通农商行董事长王涛说,银行在贷前调查环节,村“两委”可对申请村民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初审;在贷后管理环节,村“两委”离村民最近,在风险预警、催收上更得力,如果村民到期还不上钱,村“两委”对逾期原因更了解。若确实遇上一些不可抗力因素,银行甚至可以考虑对贷款进行展期。

   农牧区信用体系怎么建立  

  信贷进村入户只是“双基联动”的第一步,其长远目的在于,与村“两委”合作对农牧民进行信用评级,培育其信用意识,进而推进信用村、信用镇建设,完善农村信用体系。

  业内人士介绍,评级、授信是银行信贷业务的核心环节,对贷款人进行评级的意义在于判断该笔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在此基础上银行决定是否授信、授信额度、利率水平以及担保方式,如采用信用贷款则需要抵质押担保。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青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农牧区的信用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信用基础、信用评级评定机制、信用保障机制建设还很薄弱,对农牧区信贷投放造成制约。前几年,青海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整村不讲信用、不归还银行贷款的情况。

  “为此,‘双基联动’模式要求只有讲信用的村才能纳入试点,为了争取试点资格,乡政府、村‘两委’下力气动员大户带头归还贷款。”上述负责人说,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为争取试点资格,村“两委”做工作归还贷款59万元,农信社进而新增贷款投放305万元,用于该村在青海湖边发展旅游配套服务。

  “更重要的是,农牧民通过贷款发家致富后尝到了讲信用的甜头,更加主动还贷,银行更有积极性注入信贷增量,盘活信贷存量,信用建设的良性循环也由此形成。”上述负责人说。

  今年38岁的多杰是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牧民,经评级成为信用户,在优秀档中属于2A等级,信用贷款授信额度为2万元。“信用评级分为三档九等级,即优秀、良好、一般三档,每档中又分为三个等级,如优秀档中的最高等级3A客户,最高信用授信是3万元,评级打分需要在95分以上。”共和农合行倒淌河支行客户经理彭毛东主说,如果评分在55分以下,即一般档中的C等级以下,就属于非信用户,不能给予信用授信。

  “如果一个村的信用户比例达到80%以上,这个村就可以被评为信用村,整村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调10%。”甲乙村党支部书记旦科加说,该村共512户,489户是信用户,已被评为信用村。“如果某村民是信用户,但其所在的村子不是信用村,其本人也无法享受利率下调优惠。”旦科加说,如果某村出现较高违约,银行会降低该村的信用评级,在下年度整体降低其贷款额度,并上浮贷款利率。

  在此激励机制下,村“两委”对于建设信用村有了更高积极性,无形中为银行的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助一臂之力。“信息采集是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基层党组织人熟、地熟、情况熟,能够及时提供农牧民信用信誉等软信息,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信息保障。”青海银监局海南银监分局副局长黎珲说,接下来还将继续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为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打下基础,同时,继续引导、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开发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体系,将农户信用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形成“农户+征信+信贷”业务模式,进而深入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工作。

   银行网点如何搬上草原  

  如果说贷款并非每个农牧民所必需,那么存、取、汇等基础金融服务则是每个人绕不开的。然而在青海,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却遭遇着种种常人意想不到的困难,怎样做才能“服水土”,才能真正切入问题要害,正考验着当地监管层以及金融机构的智慧。

  “最难打通的是广大牧区的金融机构空白乡镇,这涉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问题,也涉及效率和公平的问题。”青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说,青海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87人,人口平均密度仅为全国的5.6%,特别是在广大牧区,牧民居住分散,每个村子间隔几十公里,中间全部是无人区。此外,牧民冬季定居、夏季流动,农牧产品交易时间地点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那么如果建立网点,在哪儿建?能够辐射的面有多大?建成后使用率有多高?”上述负责人表示,对于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来说,要履行社会责任,也要使商业可持续发展。

  “商业性金融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但也会导致金融服务面和供给不足;政策性金融解决的是公平问题,但也会导致激励不足。普惠金融则应是‘中间地带’,探索一种兼具商业金融基因和政策金融价值取向的创新模式。”这位负责人表示。

  青海银监局探索的结果是,分为3个层次推进,各自采用不同路径。首先,在州市、乡镇地区,引导大型银行恢复、增设具有有效贷款功能的分支机构,实现州市、乡镇分支机构全覆盖;其次,在行政村层面,布设电话银行、惠农金融服务点;第三,针对地广人稀的农牧区,用“流动式”服务“追着”牧民跑,其典型做法就是“流动金融服务车”。

  9月16日上午11时,晴空万里,在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甲乙村,十几名牧民已经在中国邮储银行的流动服务车窗口排起了长队,车对面是邮储银行的PAD银行移动展业平台,51岁的牧民娘合才让刚刚在展业平台开了一张借记卡。“我女儿在外地,平时会打一部分钱过来,需要一个账户。”他说。

  记者观察发现,这个PAD展业平台相当于一个小型发卡机,娘合才让将身份证放在PAD读证区,客户经理手中的便携式凭条打印设备接收到信号后即可打印交易凭条,并发放借记卡。此外,该设备还能完成小额贷款个人商务和小企业贷款的申请受理。

  与展业平台相比,流动服务车就是一个“银行柜台”。记者在邮储银行流动服务车上看到,车内有两个银行业务办理台席,配有电脑、打印机具、加密传输、供电等设备,并安装了防弹玻璃、防盲窗、110联动报警器、摄像头等安全设备。车上共有5名工作人员,其中2名业务人员、2名保安、1名司机。

  “车长”张军介绍,该车的数据处理、服务结算主要依托3G、4G网络,通过访问该行的核心业务系统,随时随地办理所有可以在柜面办理的业务,如查询、转账、现金存取款、挂失、发卡、换卡、卡片激活、缴费、养老金发放、农户贷款发放等,部分新购置的服务车吨位更大,设备更齐全,在有授权经理同行的情况下可以办理理财、电子银行等业务。此外,为保证安全,该行通过GPS卫星定位系统及时回传视频的方式,实时掌握车辆运行情况。

  “流动车到每个点的频率原则上一个月不少于一次,但当遇到赛马会、庙会等牧民重大节日,或者遇到农牧补贴发放等金融需求量较大的情况,我们会灵活增加服务频率。”张军说,流动服务车希望把银行网点开进草原、驶入大山。

  据了解,目前,中国邮储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已在青海的牧区布放7台流动服务车,服务区域主要集中在6个藏族自治州,特别是青南牧区。“全省流动服务车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各种代发,上半年累计代发社保类及转移支付、补偿款等项目资金共50万笔,代发金额近8亿元。”青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