骸骨“说话”:老官山墓主是个高富帅

24.09.2014  12:10

    

    老官山汉墓墓主遗骸研究分析结果出炉,其中一座墓为夫妻合葬,墓主或为楚之望族景氏

    日前,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原海兵博士的 《楚人后裔的天府之殇——生物考古视角下的老官山墓》,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刊登。该文 初 步 解 析 了2012年进行抢救性发掘的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墓主的身高甚至生前爱好。昨日,成都市考古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墓主遗骸分析工作已经阶段性结束,并取得一定研究成果。 确定出生漆器铭文为“景氏”曾为望族

    从2012年7月开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成都地铁3号线建设工地的一处西汉时期墓地,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考古,被评为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被形容为斩获考古界“奥斯卡”。

    在考古中,专家共发掘西汉时期土坑木椁墓4座,M1为西汉武帝时期,M2、M3、M4三座的年代为景、武时期,4座汉墓的6位墓主遗骸均保存较好。据了解,墓主遗骸的研究分析工作交由四川大学原海兵博士负责。

    数日前,原海兵的《楚人后裔的天府之殇——生物考古视角下的老官山墓》在中国社会科学网刊登。文中表示,老官山汉墓的发现展示了先民迁移流变的情形。在M1墓出土的漆器中有“景氏”铭文,这表明了墓主人和楚文化有一定联系。《楚辞补注》中记载,“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由此可得,景氏曾为楚之望族。 确定身型 M1墓是夫妻合葬 墓主高大体壮

    老官山4座汉墓共埋葬有6位墓主遗骸,其中,尤以M1号保存人骨最佳。根据人骨鉴定方法可知,M1包含两例个体,男女各一例,男性死亡年龄大致在45岁,女性大致在40岁。原海兵称,西南地区以往的考古也曾发现过双人或多人合葬,但由于骨骼保存状况普遍较差,除了判定个体数外,无法给予具体的性别、年龄等信息判定。而根据M1号墓的情况则可以清楚了解到,墓主两具遗骸为一男一女两位成年人,结合时期背景,得出墓主为夫妻。

    通过观察M1墓墓主的骨骼发育,男性墓主身高约169.91厘米,女性墓主身高约160.22厘米。原海兵表示,与同时同地人群相比,墓主的身材均较为高大健硕。尤其是男性墓主表现尤为突出,其身体发育状况不仅远超西南地区的古现代人群,甚至超过我国北方地区很多地点的古代人群。

    在研究中,原海兵还观察到该男性墓主骨骼发育较为强壮,尤其是上肢左侧肘关节和右侧肩关节周围肌嵴发育最为显著。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极可能是两侧上肢长期与拉伸活动有关。另外,墓主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的骨骼强劲,这一切都显示出男性墓主生前极可能有长期骑马、射箭等行为。原海兵认为,墓主可能曾有一段戎马生涯或者在生活中爱好骑射。(天府早报记者郑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