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157名“第一书记”驻村拔穷根

28.10.2015  16:08

多亏王书记帮我们联系了银耳科研所的技术人员,解决了银耳产量低的问题。他还帮我们联系了收购商,价格比往年高了,收入增加了不少。”10月21日,通江县两河口乡青桠树村村民杨秀芳告诉记者。

 

杨秀芳口中的王书记,是青树垭村“第一书记”王志强。

 

今年7月,通江县选派了157名干部,深入全县精准识别出的157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强基层组织、抓富民产业,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驻村先住村

 

157 个贫困村全部覆盖

 

10月22日清晨7点,通江县空山乡青龙村“第一书记”刘泽训早早地起了床,煮了一碗面条吃了,便骑上摩托车前往该村二组,去给几名犹豫是否移民搬迁的村民做工作。

 

刘泽训是空山林场的副场长,自担任青龙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就把家安在了青龙村。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屋、一张单人床、一张旧木桌作灶台、两把小木椅,这便是刘泽训的全部家当。“驻村就得住村,否则便是纸上谈兵。”刘泽训说。

 

刘泽训曾当过村社干部,对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同时他又有丰富的干果种植和林下种养技术经验。住进村里后,他带动大家修路,谋划干果产业和林下种养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李小飞,派驻诺江镇新华村;谢春山,派驻三合乡清水池村……今年7月,通江从全县优秀机关干部和基层紧缺干部人才中统筹选派了157名“第一书记”派驻到157个贫困村,要求到村工作时间每个月不得少于工作日总数的2/3,做到食宿、精力、工作实效在村,构建成空间、时间“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当好“八大员

 

解决“怎么扶”问题

 

第一书记的职责就是当好‘宣传员、规划员、指导员、协调员、组织员、济困员、信息员、监管员’,推动贫困村精准扶贫工作。”通江县直工委书记李玲安说。

 

担任通江县火炬镇苟家坝村“第一书记”后,丁强努力当好“协调员”,积极争取项目、争取资金、联系创业成功人士捐款。今年8月中旬,苟家坝村通往火炬镇长7.5公里宽6.5米的水泥路全线贯通。

 

这一段水泥路让苟家坝村到通江县城的交通里程由50多公里变为了20公里。

 

道路通畅后,村里顺利引进了龙头企业—四川犁夫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建立养殖基地进行规模化养殖,同时为村民带来了近20个就近就业的机会。

 

丁强还鼓励村民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发展种养业。“明年开春的时候把两头牛卖了,再加上卖猪和鸡的收入,净落一万多块钱不成问题。”村民李会莲贷款2万元买了几头牛和猪。目前,村里共有25户贫困村民共贷款94.5万元发展种养业。

 

严格监管

 

解决“扶到位”问题

 

翻开通江县新场乡巴州沟村“第一书记”郭雄的工作日志,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入户调查的情况、村民贫困原因,同时他还为该村制定了总体脱贫规划,为每个贫困户拟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工作日志只是考核“第一书记”的内容之一,驻村任职期间的工作、管理和考核办法,则按照《通江县深化“挂包帮”精准扶贫工作驻村干部管理办法的通知》执行。今年9月起,通江县还组建了10个联合督查组,每月对“第一书记”到村履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座谈交流,9月10日至25日,第一督查组对诺江镇、民胜片区5乡镇17个贫困村17名驻村“第一书记”履职情况进行了督查,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发放了提示函限期整改,并跟踪督办,确保扶贫工作落地见实效。

 

短短3个多月,157名“第一书记”从户户见面、制定脱贫计划做起,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党员会2000余多次,全县32个村(组)整治修建道路160余公里、硬化道路30余公里、11个村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引进致富项目200余个,穷根被一点一点拔起,贫困村的面貌在慢慢发生改变。(巴中日报 记者 王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