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驻村、双联共建 驻村扶贫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4.11.2015  21:41

 

        (欧欢  记者  袁敏)听说区民政局和区地税局要派人来村里,商议翻修和建立老年活动中心的事,11月9日一大早,遂宁市船山区河沙镇赤岩沟村老村支书刘仕富就在村口等着了,“这个活动中心,村里的老人们都盼了好几年了。
        赤岩沟村是遂宁市323个贫困村之一,是船山区最偏远的乡村,全村的贫困户达到210户,村民的经济来源绝大部分靠劳务输出,原本2000余人的村子,平常只剩下400多人留守,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
        今年6月,得知遂宁市将选派470名“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船山区地税局主动请缨,与赤岩沟村“结亲”帮扶。8月中旬,船山区地税局第四税务所所长许俊走马上任赤岩沟村“第一书记”。
        不过,许俊的驻村帮扶,并不孤独。在他的背后,还有遂宁市船山区地税局的系统性帮扶支持。
        为最大限度地释放“第一书记”的帮扶能量,遂宁在推行这一制度之初,就突破了驻村干部孤立帮扶的尴尬局限,明确了帮扶的基本形式——干部驻村、双联共建。
        船山区地税局副局长张廷龙介绍,“‘第一书记’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许俊负责驻村做调研、摸情况、出题目,区地税局再根据情况提出一揽子帮扶计划安排,我们一前一后才能形成合力。”
        入村伊始,许俊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访群众,排查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老村支书刘仕富的一席话触动了他:老年协会有200多名老人,今年重阳节,村里为老人准备了25桌酒席,由于没有宽敞的活动场地,最后只得将酒席露天设在以前的乡政府办公楼前。许俊发现,让老人们得到一个合适的活动场地,是该村村民最大的期盼。
        如何修建老年活动场所?许俊结合村民的建议,决定将以前乡政府的老办公楼改造为区域性养老活动中心;资金方面,在船山区地税局出资的同时,他还希望结合船山区民政局现有的项目,“引资”20万元,在解决村里老人活动场地问题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村民养老的问题。“今天就是和区民政局商量这事,所需资金应该问题不大。
        在制度协调下,其他单位同样对“第一书记”伸出援手。在村里的两个多月时间里,许俊联系遂宁市残联为村民送来了4000多只鸡苗,并邀请专家进村对村民进行培训。同时,还联系船山区水务局等单位对村里的病险水库、道路、垮塌房屋等逐一进行排查并登记。
        “村里1900多亩的土地大部分都撂荒了,土地资源可不能浪费。”下一步,许俊打算以产业发展扩展村民的增收门路。目前,村里正在与一家公司商谈“七彩林”种植项目,“品种繁多,色彩鲜艳的植物,将成为赤岩沟村最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