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创新改革 驱动转型发展——聚焦先行先试的德阳探索

26.07.2016  14:06

  鸟瞰德阳。 毛健 摄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概念规划效果图。

  七月流火,“十三五”开局之年行至过半,德阳经济“半年报”交出了答卷——

  1-6月,德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65.7亿元,同比增长8.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半年目标任务,同比增长16.3%。

  这是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经过一季度的短暂跌落后,二季度德阳经济总量排名迅速复位全省前三,增速排名更是强势上升12位,位列全省第六。

  “这得益于全面创新改革和成德同城化。”在德阳市委书记蒲波看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正如火如荼,成德同城化也加速推进,抢抓这两大新机遇,将为德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

  去年8月,我省被确定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成德绵先行先试。省委首次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全省的“一号工程”。德阳率先谋划,明确将“全面创新改革”作为市里两个“一号工程”之一,按照省委“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的要求,边探索边实践,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在7月21日举行的成德绵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闻发布会上,蒲波介绍的德阳特色和亮点,在与会媒体记者中引起了广泛而持续的关注。

  全面创新改革,德阳展开了怎样的探索,走出了怎样的路径?

  关键词

  目标方向

  找准定位

  突出特色协同推进

  全面创新改革,德阳的实践可概括为:围绕“一个定位”,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着力“三大突破”,突出“四个重点”、探索“四项机制”,实施“五大工程”,切实抓好“三大精准对接”。

  围绕“一个定位”,就是要把德阳建设成国家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打造“两张名片、两个示范”,就是要把重大装备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打造成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名片,把以培育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打造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名片,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示范市。

  着力“三大突破”,就是要在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攻关、重大装备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突出“四个重点”、探索“四项机制”,就是要突出创新环境营造、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人才建设、协同创新开放“四个重点”,着力探索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新机制,探索以装备技术智能制造为主的产业创新新机制,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新机制,探索推动区域内外协同创新开放合作新机制“四项机制”。

  实施“五大工程”,即实施产业转型发展引导工程、创新项目支撑工程、创新载体培育工程、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创新政策引领工程。

  在实施路径方面,突出抓好“三大精准对接”,即精准对接产业未来发展方向,抓创新体系建设;精准对接制约创新的突出问题,抓政策机制创新;精准对接开放合作的国家战略,抓平台载体建设。

  关键词

  军民融合

  协同创新

  做好深度融合发展大文章

  6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四川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突出特色、军民融合成为四川主题,而成德绵地区则成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制造全国60%的核电产品、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石油钻机出口全国第一,“重装之都”德阳如何发力军民融合?

  “加强协同创新,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民参军’,促进军工企业‘军转民’。”今年上半年,德阳市经信委主任蒲正多次带领德阳装备制造企业和职教学院负责人前往成都、绵阳考察。

  放大做强德阳千余家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优势,为成都、绵阳两地军工主机企业提供专业产品配套,组建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联盟,推进军工科研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果转换等,着力打通“军转民”“民参军”双向通道,成为“德阳路径”。

  目前,德阳具备军工生产资质企业12家,另具备军工生产能力的企业近50家。未来,加强成德绵协同创新,德阳将重点参与重型燃机、发动机零部件、舰艇动力系统等大型产品的研发制造。同时,借力制造优势,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核技术、新材料等产业。

  关键词

  平台载体

  广泛搭建

  汇聚创新型经济“新动能

  创新无极限,平台是关键。创新创业离不开平台支撑。

  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广泛搭建平台,建立合作,成为德阳建立产业研创新机制的有益探索。目前,德阳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中国技术交易所等18家科研院所合作,共建起一大批产业技术机构和信息服务平台,已有43个优质项目在德阳落地转化。

  目前,“德阳中科装备表面功能再制造技术中心”等7个专业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四川大学每年还专项安排300万元的校属资金,与德阳共同设立每年800万元的“校市科技合作资金”,专项促成新技术项目在德阳落地转化。

  不断完善自主创新平台,德阳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实验室6个、国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省级高水平研发机构3家,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4家、高新技术企业129家、创新型企业267家。

  构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链条式孵化体系,德阳新建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园10个以上,孵化场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与15家金融机构签订合作,授信4000亿元,服务高新技术企业;出资1亿元,设立“阳光天使投资基金”;参与共建“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基金”;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和专利运营试点……

  引导产业上下游“抱团”创新突破,3月四川省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德阳成立,以东汽为主的燃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民航飞行学院、二重为主的通用航空及航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目前,德阳已完成燃气轮机、石墨烯等6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通信铁塔等产业联盟,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