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县多轮驱动开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24.04.2017  21:03

 

  多形式创新机制,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创新发展机制。实施百村联动强村计划,村级集体抱团发展,突破村域范围,建立联合项目进行收购加工,获取更大经济效益;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一批以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大力推广“1+N+1+X”合作机制,将政策、人力、资金整合在产业上,连接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构建贫困户脱贫平台;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建立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参与机制和收益机制,通过利用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村集体资产等加强股权配置,在企业、村集体和贫困群众之间建起有效的利益联结。2017年计划脱贫的2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40.3万元。

  多层次发展产业,催生集体经济“满树繁花”。做强优势农业。积极推进糯稻、白茶、香椿、水果、蔬菜等扶贫主导产业,实施“1片+N点”,布局六个产业示范点,持续壮大集体经济;做深特色加工业。推广“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截至目前,实现了糯稻3.5亿元、白茶1.3亿元、香椿4亿元、秦王桃0.4亿元、苎麻10.47亿元等农产品主营业务收入;搞活乡村旅游业。以农业体验为依托,带动发展农旅结合产业,实施国家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和民宿服务达标计划。打造庙坝镇“桃花节”、团坝镇“茶文化节”、清河镇“李花节”、周家镇“石门梨花节”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2017年乡村旅游将收入25亿元,带动集体经济收入0.3亿元。

  多渠道盘活资源,构筑集体经济“骨牌效应”。坚持统筹谋划。按照“先整体规划,后配套办法”的思路,在《大竹县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由涉农相关部门,根据职能制定若干个具体扶持办法,并充分发挥“5+1”帮扶力量作用,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形成了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坚持“能人助村”。吸引“能人”发展“归雁经济”,培育致富带头人,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该县146名“能人”进入了村“两委”班子,25人走上了党组织书记岗位,39个“后进村”借力“能人”实现了转化升级;加大投入保障,从组织、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引导与扶持,加强对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薄弱村倾斜。同时,不断摸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总结、推介土地流转、资源开发、专业合作、资产经营、创办物业、集资入股等6种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