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第二任期过半两岸政绩获突破 未来难题待解

20.05.2014  01:54

中新网5月20日电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第二任期从今日起便走过了一半历程。外界注意到,马英九在这期间对推动两岸关系态度明确,亦付诸精力。两岸政绩上收获颇多,获得突破。面对剩余任期,他将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马英九多次宣示推动两岸关系 收获大陆善意

两岸关系一些领域获突破 “张王会”海内外关注

2012年5月20日,马英九连任伊始时即提出,未来四年,两岸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继续巩固和平、扩大繁荣、深化互信。在连任的第二年,马英九则数度表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同时,他也提出,两岸政策没有“只经不政”,当时机成熟,有迫切性,也可以提前讨论。

两岸关系是两岸双方互动的结果,单靠一方无法推动。中共新一届领导层上任后,大陆方面通过多次与台湾高端人士的会面,对两岸关系做过多次宣示,显示双方共促两岸关系良性发展的善意和呼应。

马英九连任两年来,两岸关系在一些领域获得突破。大陆与台湾的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直接接触成为显著标志。

去年10月6日,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在印尼巴厘岛与台湾方面大陆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王郁琦进行了简短寒暄。张志军表示,两岸有关部门应加强交流沟通,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王郁琦提出,希望与张志军实现互访,张志军表示赞同,欢迎王郁琦在适当时候到大陆参访。

今年2月,台湾方面大陆委员会负责人王郁琦率团到大陆参访。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实现了首次正式会面。双方在会面中达成积极共识,包括在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国台办和陆委会建立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着力完成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协议的商谈等。

张王会”受到两岸乃至国际极大关注,海内外舆论评价积极。“具历史意义”、“重大里程碑”、“最佳的时刻”等词汇见诸众多媒体的相关报道。

除此以外,两岸民间对于解决政治难题的探索和对话亦取得明显成果。两岸50多位学者2012年7月首度就南海问题发布共同意见。《共同意见》设计了两岸南海合作路线图,认为两岸在南海合作的思路上,应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步骤,先从学术性、经济性、功能性领域开始,逐步延伸到其他领域。

去年,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举行,论坛提出努力促成两岸领导人会晤的方案、通过协商建立涉外事务沟通机制、妥处两岸公务机关人员互动等诸多建议。论坛为民间政治对话搭建了重要平台。媒体评论说,两岸民间政治对话从“坐而论”到“起而行”,直面“硬骨头”。

三次商谈五项协议 台海从战场变贸易场

大陆成台湾最大客源地 教育交流渐放开

两岸两会(大陆海协会、两岸海基会)制度化协商向前推进,三次商谈达成五项协议。

2012年8月,两岸两会领导人第八次会谈签署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及两岸海关合作协议。前一个协议尤为台湾岛内关注,由于谈判时程超出台湾舆论预期,一度被视为“深水区”难题之一,但最终得以“兑现”。

2013年6月,第九次会谈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ECFA后续协议商谈的重大成果与进展。两岸两会认为,服务贸易协议签署,有利于推动两岸服务贸易正常化和自由化进程,相互开放服务业市场,促进共同发展。

今年2月,第十次会谈签署两岸气象合作协议及两岸地震监测合作协议。

经贸往来方面,商务部台港澳司统计显示,2013年,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同比上升16.7%,台湾是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五大进口来源地。

2013年6月,马英九会见美国一个访问团时称,台湾海峡已从过去的战场变成贸易与其他活动主要的场所。马英九认为,这得益于他上任以来积极改善两岸关系。

人员往来方面,据台旅会数据,2013年,大陆赴台游总人数达2874702人次,较2012年成长11.15%,为台湾最大旅游客源地。今年第一季度,大陆赴台游客人数总计76.74万人次,同比增长45%。

2013年6月,沈阳、郑州等13地成为第三批开放居民赴台个人游的城市,至此,共有26个大陆城市开放了居民赴台自由行。

台湾方面就大陆居民赴台推出便利措施,如符合条件的赴台个人游大陆旅客可申办入台证“一年多签”,大陆文教等优秀专业人才可一年多次入台等。

教育交流方面,2014年1月9日,马英九表示,将通盘检讨大陆赴台就读学生的一些限制政策,并提出应考虑将陆生纳入健康保险。

2月,台教育部门对限制政策从宽认定,提出将修正相关办法,让陆生可比照台湾学生的方式转学,8月起将开放公立大学学士班招收大陆学生。

4月,台湾教育部门宣布,新增采认18所大陆高等教育机构的学历,目前采认名单已达129所。

剩下任期马英九内外难题亟待解决

两岸关系如何往前走 难以被忽略

任期剩下了最后两年,马英九面对未来,摆在眼前的内外难题亟待解决。

台湾朝野斗争不熄是他直接面对的问题之一。国民党、民进党在意识形态、政策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仍将持续;而囿于岛内依然低迷的经济社会氛围,未来部分民众街头抗争亦可能重现。倘政治环境稳定性恶化,将影响马英九放下顾虑去施展拳脚。

经济与民生改善的迫切性继续凸显。2012年台湾经济增长率为1.25%。2013年增长2.19%。今年第一季度,则同比增3.04%,可谓持续低增长。台媒分析,台湾是一海岛,欠缺天然资源,岛内市场不够大,经济能够成功就靠贸易。未来几年台湾若能成功铺建自由贸易网络,可避免岛内产业再次外移,也避免造成更多失业。

台湾“中研院院士”胡胜正认为,台湾面临的不是反全球化或反自由化问题,而是过去六年来,台当局对外沟通机制出了大毛病,让一些重大议题难以在社会上凝聚共识,未来两年台当局要好好思考,如何让全民共享利益。意即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处理分配的问题。

两岸关系该如何往前走,亦是难以被忽略。一方面,两岸双方均有意愿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前进,两岸经贸、教育、人员等交流有提升的需求,解决政治领域等“深水区”矛盾颇受外界期待;另一方面,台湾部分学生反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带来新课题,如何推动服贸协议生效、完成两岸后续协议协商,如何使两岸关系成果惠及更多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有待马英九去“解答”。

岛内选举给马英九的压力日益加大。今年年底,台湾将举行县市长等“地方公职”选举;2016年台湾将进行“大选”,马英九身兼国民党主席,负有带领该党争取这两场重要选举胜利的责任。为此,马英九急需提升施政满意度、增强党内团结、整合选举资源。

核能发展的争议尚未根本解决。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台湾民众反核声音增大,民进党等反对势力将反核争议政治化,问题更趋复杂。今年4月,又一波反核运动令马英九当局让步。面对台湾能源困局与民意压力,马英九未来如何抉择,颇费脑筋。

此外,亦有台湾学者提醒,有一根麻烦的“硬骨头”,马英九要赶紧在任内解决,就是“政府”财政问题。财源不足,不仅在景气不好时难以扩大公共建设支出,甚至还累及世代间出现各种矛盾与仇恨。

马英九日前回首自第一任以来的6年之路,称自己确实完成很多过去没有做到的事,但仍有许多需要小心翼翼去面对的挑战。马英九表示,将会谦卑、虚心地听取意见。

台媒说,马英九任期最后两年,他将留给外界的是美丽的惊叹号,还是矛盾未解的烂摊子,台湾人都在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