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的一生,装在3000封学生来信里

06.04.2016  12:57

眉山一中体育老师马俊成当年工作照。

马俊成带领学生训练的老照片。

学生商利英整理马俊成老师珍藏的学生信件。

1个多月前,马俊成去世,尽管立下遗嘱不发讣告、不设灵堂,但前来为马俊成送行的学生依然络绎不绝,清明期间,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往眉山,和老师告别。

此前,在临终之际,马俊成告诉亲属,自己留有一万多封学生书信,一定要保管好——他至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学生们。

经过整理,学生商利英找出3000多封书信。“其他的找不到了,也可能是老师记错了,但这3000多封,已经足够讲述老师的生平故事了。”人物名片马俊成

四川眉山人,体育教师。生于1934年3月16日,1949入伍,1965年转业调入眉山一中任教,1994年退休后,被返聘继续任教。2016年2月26日因病逝世。

昨(5)日,商利英再次来到老师马俊成家。

卧室不到6平方米,马俊成的床铺依然如旧日那样摆放着。商利英走上前,掀起老师的床铺,8个口袋摆放得整整齐齐,口袋里,装满了一封封书信。

打开口袋,商利英开始整理这些书信,信封和信纸都已泛黄,散发着陈旧的味道。那些笔迹,有的稚嫩、有的工整、有的稍显潦草,有的信长,有的信短。

“父亲”马老师

他的黑皮包里,总有拿不完的菜票

商利英抽出一封信,取出信纸。看到最后,落款瞬间吸引了她。落款写的是“您的女儿:王惠蓉”,日期为1992年9月9日。她知道老师并没有这样一个女儿,所以很惊奇。

王惠蓉在信里回忆了很多往事:“马老师:多想和您再较量一次排球,再吃您的煮鸡蛋……”其实,王惠蓉是马俊成的学生。在马俊成留存的书信里,商利英发现,老师的“儿子、女儿”还有很多很多。

52岁的徐忠荣,如今已是眉山一中体育教研组组长,这个职位,曾经属于他的恩师马俊成。作为1984级体育生,徐忠荣最难忘的,是恩师怀里那个破旧的黑皮包。

上世纪80年代,徐忠荣的父亲与人斗殴,被判入刑,留下母亲和5个子女。家里本不富裕,身为老大,徐忠荣更是生活拮据。平日里,伙食本来就不够好,训练过后,食量增大,徐忠荣常常饿得“前胸贴后背”。

身为体育老师,马俊成每个月有10多元的训练补贴,这是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1984年,眉山一中的回锅肉,是3角钱一盘。马俊成把所有训练补贴,换成了几十张菜票。一张菜票,可以换一盘回锅肉。

“徐忠荣,今天表现不错,奖励你一盘回锅肉!”徐忠荣已经记不清,多少个下午,恩师拉开皮包,把一张张菜票,递到自己的手里。

不仅是徐忠荣自己,在他记忆里,但凡学生表现好,马老师总是有奖励。黑皮包里,摸出过菜票,摸出过鸡蛋,摸出过现金……

“医生”马老师

三个熬药罐,写过无数学生的名字

看完这几封信,商利英感动不已。把信原样折好,放进发黄的信封。

她又打开了一个牛皮纸信封,信件出现在眼前,商利英扫了一眼,很多泛黄的信笺上,都写着“按摩、扎针、煎药”的字样。

这个写信的学生叫张建军。1996年11月8日,他在信里说:“马老师每天训练完,您老人家已经很累了,还赶着来看我们上晚自习,帮我按摩,生病时给我煎药……”

张建军在信里,细致地回忆老师对他的点滴,这引起了文大阳的共鸣。文大阳已经是商人,戴着一副眼镜,26年前,他是眉山一中的“体操王子”,也是马俊成的学生。

文大阳出身农村,家境贫寒,在马俊成老师的争取下,学校为文大阳减免了学费。这让文大阳感激不已,一次训练受伤后,马俊成老师的精心照料,更是让他终生难忘。

1990年,在一次跳马过程中,文大阳出现动作失误,头部着地,颈椎脱臼,在马俊成和另外一名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颈部复位,但仍需到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马老师,我没得钱。”“没关系,我给你医。”马俊成老师曾研习过针灸、按摩。从文大阳受伤开始,每天下午训练后,马俊成准时找到文大阳,为其针灸、按摩,半个月后,文大阳颈部消了肿,身体逐渐康复。

90级1班陈仕康,忘不了高考前那一碗碗中药。“那时考大学压力很大,很多同学都有神经衰弱,我尤其严重,经常睡眠不好。”

马俊成知道陈仕康的情况后,给学生买来鸡蛋、奶粉,补充营养,又抓了中药,给陈仕康调养。

读书条件有限,没法熬药,马俊成就像一个保姆一样,自己动手熬药。早中晚三顿药,准时熬好,端到教室,送到陈仕康面前。整整三个月,风雨不断,次次守时。

“最多的时候,马老师家里有三个砂罐,药熬好了,就标上学生的名字。”陈仕康说,不知道这三个砂罐,标记过好多同学的名字。

“室友”马老师

学生不睡觉,他搬进寝室同住

翻着书信,商利英突然笑了,她翻到了自己当年写给马老师的信,和很多同学不同,这是一封检讨信。当年马老师找自己谈心的往事跃然纸上,继续翻信,她发现找马老师谈过心的同学还有很多。

比如李正洪的信,他在信中写道:“敬爱的马老师,在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没有进步、犹豫痛苦时,是您多次找我们谈心,才使我们有了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其他地方都响”的自行车,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人造革黑皮包,成为马俊成几十年不变的标配。1998级学生潘金梅还记得,她读书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在马老师家吃过的马老师炒的小炒肉,味道一般,但记忆犹新,毕业后在路上只要碰到马老师,总是会谈及此事。

马俊成在学生的眼里,不骂脏话,不动手打人,不怒而威。“生气的时候,都很怕他。给你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又慈祥得像爸爸一样。”1995级毕业生余晓波深有感触,作为体尖生,余晓波文化成绩不好,但学校有规定,高二会考时,7门功课至少要全部及格,才能就读高三。由于余晓波学习成绩差,一度丧失了信心,也没有心思训练,想就退学了,马俊成老师很快发现余晓波训练消极,无精打采。

马俊成问余晓波:“学习尽力没有?”余晓波没有作答。“是不是作业没做完?听课走神?心思没放在上面?”余晓波一愣,点了点头。

此后,每天训练完,马俊成总要把余晓波叫到一旁,反复做思想工作,督促他努力学习,教他学习方法,克服畏难情绪。后来会考成绩出炉,余晓波全部过关,最差的一科,也考了65分。

做思想工作到了一定境界,马俊成甚至不用开口。眉山一中现任校长李树明还记得一个故事,上世纪80年代,马俊成班里有几个学生,晚上不好好睡觉。马俊成知道后,不动声色,回家卷起被子,搬进了学生寝室。

同住不到一周,几个学生感动之余,找到师娘求饶,马俊成搬回了家,学生寝室从此也就安静了。

“恩人”马老师

“不是马老师帮我,哪有我的今天”

一包信翻完,商利英数了数,有接近400封,8包信,总共3000多封。商利英发现,信件大多是同学们毕业之后所写。有的同学,甚至不止写来一封信。

1988年9月9日,在教师节的前夕,严明宇来了一封信,他是这样写的:“马老师,经过一年多的师专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为以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这封信,让徐忠荣感同身受。记忆中,马俊成是陪伴一生的老师。1986年7月,徐忠荣大专毕业,分配到乐山市峨嵋山县(今峨眉山市)。为照顾母亲和弟弟妺妹,一心想回家乡的徐忠荣,找到恩师马俊成,希望调回眉山一中,方便照顾家人。

7月30日开始,到9月6日,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马俊成东奔西走,顺利让自己的学生调到了眉山一中。

1996年,高考毕业后,余晓波报考了四川师范大学,由于成绩刚上分数线,余晓波觉得希望渺茫。马俊成带着余晓波,自己出钱出力去成都跑了好几趟。

余晓波还记得,当时家里吃肉都困难,每跑一次,他就愧疚一次。

那年7月,眉山一中的操场上,马俊成老师亲自把录取通知书,递到了余晓波手里。20年后,余晓波成了东坡小学一名体育老师。回想当年马老师的只言片语,余晓波红了眼眶:“当年不是马老师帮助我,哪有我的今天!”

临终嘱托感动众人

“保管好学生的书信”

商利英翻到一封长信,有6页,写信的,正是马俊成本人,这是时间最近的一封信。这封信,写于2013年12月16日。马俊成那时年岁已高,他在信里说:“把我平时节俭的钱,请交一万元的党费,感谢党多年的教育和培养;给眉山一中一万元,解决贫困学生的困难;给眉山一中老协、城区老协各五千元……”

这是2013年,手术后身体状况极差,感觉时日不多的马俊成写下的遗嘱。也是箱子里所藏的,最后一封信。

此时的马俊成老师,由于身体每况愈下,经常晕倒,但他还是坚持担任眉山一中退休教师协会会长的职务。“这个职务,没得待遇,只讲奉献,好多人都不愿意干,但马老师是主动要求的。”李树明说,退休教师生病了,马老师一定去病房看望;有人去世,马老师一定会去殡仪馆慰问。

眉山城区的各大广场和眉山一中操场一大早就能看见马俊成老师的身影,那是他在教教师、学生、市民打太极拳。由于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在教学时经常晕倒,眉山市各级各类人群的手里,很多都曾免费得到过马俊成老师自己编写、自费出版的“健康之路”和各种保健资料,他是走到哪儿,就讲到哪儿、发到哪儿,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天,包里面还装着未散发出去的保健资料。

马俊成老师终于结束了忙碌的一生。按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不设灵堂,家人本想就亲戚内部悄悄办了后事。他还告诉亲属,要保管好学生的书信。

但遗体火化当天,来自北京、重庆、昆明等地的300多名学生,还是不约而同从各地赶来和老师告别……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庆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