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建设川西北文化强县

09.05.2015  15:38

马尔康民俗文化活动

  近年来,马尔康县围绕建设康养之城为目标,着力加强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共享文化成果的喜悦。

  文化惠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现在傍晚一出家门,就可以找到跳舞的舞台,楼上楼下各个多才多艺。”马尔康县达萨社区居民黄晓蓉告诉笔者。与黄晓蓉有同样感慨的人很多,他们的感慨反映出一个事实:马尔康县群众文化正步入常态化。

  近年来,马尔康县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文化平台、开展文化活动,不断加大群众文化阵地建设投入,已建成1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05个农家书屋、61个寺庙书屋,基本建成了全域覆盖、设备设施基本齐备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阵地建好,还要“转”起来,目前全县有嘉绒锅庄、民族舞等群众文化队伍3支,基层文化活动活力四射。

  财政掏腰包让群众饱眼福。在该县,摄影展、道德讲堂、文化大讲堂等惠民活动时常举办,“我们的节日”、“欢乐乡村行”、“全民健身活动”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文化走进群众,在群众中落地开花,对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该县每年都开展送文化、文艺下乡活动10余次,指导各乡镇村社开展群众文化活动30余次,放映农村免费公益电影1260余场,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方面的花费每年不少于20万,形成了以文化惠民、促百姓幸福的发展动力源泉。

  精品迭出,文艺创作硕果累累

  时代需要“精品”,在这个文化事业不断繁荣的大时代,该县文艺工作者用他们的热情和抱负,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一批批精品力作脱颖而出--

  纪实文学《雪域土司王朝》、小说《像清风一样爱你》等两部作品获得阿坝州第十三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音乐作品《风铃声声》获得阿坝州“故乡情”群众最喜爱歌曲;微电影《风铃声声》获得成都微电影节“金沙奖”最佳城市传播奖。

  文艺创作佳作迭出,文化传承保护有条不紊。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作,完成了制定了卓克基官寨、松岗直波碉群、大藏寺院、扎尔甲扎洞窟壁画等重点文物的保护方案。截至去年年底,该县共举办摄影大赛3次,评选出200余幅优秀作品,公开发表马尔康画册3册,普查登记可移动文物达到474件。

  品牌引领,资源潜力充分释放

  嘉绒圣土,锅庄飞扬。去年10月,2014年四川省红叶节的释放的激情,进一步彰显了“嘉绒圣土,锅庄故乡”的城市文化名片。该县不仅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马尔康县嘉绒锅庄节,创造了“万人锅庄游行”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获得了四川省“民间艺术(特色)文化之乡”称号,还积极探索嘉绒民间工艺产品开发,藏戏面具、道具制作、嘉绒制银工艺、嘉绒皮革工艺、嘉绒编织、嘉绒刺绣、青稞酒酿制工艺等等无一不体现出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传承深厚嘉绒文化和红色文化底蕴,是马尔康不断夯实“嘉绒圣地、锅庄故乡、长征驿站、避暑天堂”城市品牌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该县充分挖掘潜力资源,成功创建卓克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建卓克基红军长征纪念馆,为该县“文化兴旅”打下坚实基础。

  雅娜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有限公司、大藏藏香厂.......一系列小型文化企业不断涌现,这些开发、生产适销对路的嘉绒藏族民间传统工艺品的企业,成为发展嘉绒文化产业的潜力的生力军,积极推动其向规模化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正初具雏形,一批本土文化产业品牌正在崛起,为马尔康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注入活力。截止去年年底,该县全县注册登记各类经营性文化活动场所达58家。

  文化花开满园香,马尔康县正向建设川西北文化强县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