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县发展农业、养殖业 破解群众“增收难”

25.07.2014  11:00

初夏的马尔康,天高云远,处处生机盎然。道路旁红红的花椒、大棚里绿油油的蔬菜、养殖基地里酿出的一桶桶蜂蜜……勾勒出了这个季节里马尔康新农村最为幸福的美丽画卷。

 

今年,马尔康县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要增收”成为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头等大事。“”思路,“”潜能,“”办法,“”信心,“”作风,党员干部带头作为,力破群众增收难题。全县上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培育基地、壮大产业”的基本思路,坚持走生态惠农的路子,着力发展“种养结合”的特色生态农业,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绿色品牌。

 

如今的马尔康,田野里,一座座新建大棚鳞次栉比;公路上,一辆辆满载农产品的车辆奔向四方;养殖场内,甘甜的蜂蜜滋润着群众的心田……特色农业和养殖业撬动起了群众增收的“杠杆”。

 

特色种植发展富农家

 

这些天,在白湾乡饶巴村巴衮家的温室大棚外,采摘蔬菜的工人忙个不停、运输蔬菜的车辆络绎不绝。种植户巴衮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在地里种蔬菜,平时种植麻烦不说,关键是收成没有保障,现在的大棚种植收益高多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种。”大棚蔬菜种植能够克服地区气候条件,规避农民群众的种植风险,保障作物收成和产量。

 

今年,巴衮还打算多建几个温室大棚,主要是用于打造蔬菜新品种、新品牌。“我现在引进了海椒新品种,种了2个棚,今年虽然是尝试着种,但是按照目前市场价格保守估计,4元一斤,这一个棚也得挣好几千元吧。

 

目前,巴衮家大棚内的海椒、黄瓜、茄子等蔬菜都已上市,每个大棚的经济效益接近1万元,是大田蔬菜的好几倍。在原有果蔬的基础上,马尔康着力打造特色农业产品品牌。据了解,白湾乡今年将新建133个大棚种植蔬菜,并引进番茄、西兰花等新品种进行试种,全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地品牌。

 

天麻、大黄……马尔康县科技局负责人介绍道:“一亩地的中药材大概能产生1万元左右的效益,下一步规划是打算继续推广中药材种植面积,更好地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梦。”马尔康县通过政策扶持、贷款支持、农民自筹、财政补贴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

 

如今,马尔康县各个乡镇均有特色种植大棚、基地,“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如今已经成为马尔康农业发展的真实写照。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全县积极推广大棚种植和特色种植。尝到甜头的农民们对于建设大棚相当有热情,目前,马尔康的大棚种植遍及各个乡镇,带动了当地村民一起发展特色种植。规模化的种植,成为当地村民致富增收的“快速通道”。

 

做好特色农业文章,唱好农民增收大戏。今年,全县14个幸福美丽新村的1020亩青稞、400亩莴笋、130亩大蒜、600亩白菜、150亩青椒和10万袋姬菇已完成种植。一个个大棚里面孕育着农民增收的希望,一张张笑脸写不尽对好日子的向往。看着基地里生长茂盛的作物,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正在这片土地上腾飞。

 

生态养殖发展映农笑

 

走进脚木足乡神山村村民李保全家中,宽敞明亮的客厅融合了现代元素,雕花实木的藏式家具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各种家电一应俱全,处处展现着舒适。“这房子的装修很大一部分是靠我养殖中蜂挣的,今年我还打算扩大规模,争取能够实现更多的收益。”李保全家养殖蜜蜂100多箱,去年实现了10余万元的收入,看着能带来收益的养殖场,李保全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品牌是特色产业发展的“名片”。“我们养的中蜂现在都打响名号了。”李保全开心地告诉记者,现在不单是在马尔康其他村,连州内其他县也都在养。“县上还经常邀请专家来给我们进行养殖技术的培训,让我们更好地养殖中蜂。”今年,马尔康县主要针对招蜂、分箱、春繁等技术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达5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像李保全这样建设家庭养殖场的村民在马尔康县还有很多,目前,马尔康县养殖蜂群达10000余箱,年产值达1000余万元。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地建了起来。“养殖场前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还好有政府给我们小额贷款;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技术支撑,县上的技术人员经常到我们村给予指导和帮助。”李保全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土地流转协调、提供饲养技术、研制饲养饲料……

 

今后,我们还打算引进更多新品种,争取给养殖户带来更多的收益。”马尔康县农业局负责人朴实的一番话,体现的却是对百姓的真心实意。在助推农户养殖业发展上,马尔康县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甘甜醇厚的蜂蜜、肉质鲜嫩的山鸡、健康生态的猪肉……一次次新品种的引进,一个个养殖场的建立,一张张欢乐的笑脸,无不彰显着马尔康在抢占养殖业制高点,呈现出的发展速度的飞跃。

 

芬芳百花竞相绽放,沁人清风扑面而来。一场以特色农业和特色养殖发展的增收之风吹遍整个马尔康大地,惠及各个村寨的农牧民群众。一颗颗饱满的果实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鼓起来的钱袋子,成为人们奔小康路上的助推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正成为马尔康百姓近在眼前的幸福。(阿坝日报 实习记者颜天杰 记者   杨刚   子琦)